“在我的感覺中,得癌癥的人都是小心眼,像我這種平時不怎么愛生氣的人,怎么也會得癌呢?”
2014年,“棋圣”聶衛平在被檢查出直腸癌后,默默反思。
時間回到2013年,聶衛平突然發現自己出現了大便帶血的情況,剛開始他以為是痔瘡或肛裂,并沒有往癌癥想,再加上聶衛平比較執拗,覺得忍幾天就好了。
一段時間過去,聶衛平的大便已經無法正常排出,他還是不愿意去醫院,后來棋院的同事“連蒙帶騙”才讓他做了。
檢查結果一出來,聶衛平驚呆了,直腸總長不過15cm左右,但聶衛平的腫瘤已經達到10cm!經過病理檢查,聶衛平的直腸癌已經到了晚期。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占大腸癌發病率的60%,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同時,雖然早期的直腸癌術后5年生存率可高達90%,但由于發現多是中晚期,總的5年生存率僅約為50%,一旦發生淋巴結轉移,5年生存率則低于30%。
可能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好好的一個人,怎么就得直腸癌了呢?或許我們可以從聶衛平反思自己的4個壞習慣里面找到答案,并以此為誡。
一、煙不離手,酒不離口
看過聶衛平下棋的人都知道,一邊下棋一邊抽煙是他的“標志”,他甚至成為圍棋界唯一一個被允許在賽場抽煙的選手。
在確診直腸癌后,醫師告知他需要戒煙,聶衛平覺得自己煙癮如此大,戒煙實在是太難為自己了。
更讓他頭疼的是,醫生還要他戒酒。人送外號“4斤哥”的聶衛平說:“平常一喝加了冰的白酒就會放不下杯子。”
(一邊抽煙一邊下棋的聶衛平)
眾所周知,過多地抽煙和喝酒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因為燃燒后的香煙會產生超過69種致癌物質,其中包括苯并芘,這種物質在體內會分解成毒性更強的苯并芘二醇環氧化物。
而酒里含有大量的甲醛、乙醛等醛類物質。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癌癥組的研究發現,酒里的甲醛會破壞DNA損傷修復機制,同時阻止DNA的復制,使得細胞中的DNA鏈出現斷裂。而乙醇在體內會分解為乙醛,引起體內BRCA2蛋白的降解,機體內的DNA損傷無法得到修復,從而誘發癌癥。
所以,積極戒煙戒酒非常有必要,但這個過程不能太快,尤其是煙齡和酒齡較長的人,一時難以戒下來,當癮犯了的時候可用其它健康食品代替,或通過運動轉移注意力等。
二、不良飲食習慣:攝入過量高蛋白
聶衛平不僅愛抽煙喝酒,而且極其喜歡吃螃蟹,“以前我可是有名的‘蟹幫幫主’,經常帶一群人一起吃螃蟹,半斤一個的螃蟹我可以一口氣吃13只。”
螃蟹屬于高蛋白食物,攝入過量的高蛋白食物容易誘發便秘,使腸道里的蛋白質無法完全分解,從而產生大量毒素堆積在腸道里。
當毒素累積到一定量時,就會通過腸壁進入到血液內,隨著血液循環危害全身,久而久之,腸壁細胞就會發生炎癥,逐漸發展成腸癌。
除了高蛋白食物會增加患癌風險外,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還公布了6種致癌食物,分別是:腌制食品、燒烤食品、熏制食品、油炸食品、霉變食品以及隔夜菜、反復燒開的水。
飲食和癌癥的關系日益密切,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主任委員何裕民教授表示,要想預防“癌從口入”就需要做到健康飲食,而要想做好健康飲食,就要遵守“粗、淡、雜、少、爛、素”六大原則。
- 粗:多吃粗糧、雜糧及粗纖維類的食物,能夠促進腸道蠕動,縮短腸道內容物通過的時間,減少致癌物被人體吸收的幾率,從而預防癌癥的發生。
- 淡:清淡飲食,每天食鹽的量控制在5克以內,同時減少腌制食品和煎炸食品的攝入量。
- 雜:不能挑食,葷素搭配,盡量做到食譜多樣化,保證營養均衡。
- 少:日本的一項研究成果證實,吃太飽會增加患癌的風險,尤其是暴飲暴食,“八分飽”是最佳的狀態。
- 爛:食物煮熟、煮爛更能發揮出原有的抗癌活性,比如西蘭花、胡蘿卜、西紅柿。
- 素:指的是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
三、作息不規律
“像我,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有時坐在車上都在研究棋譜,一有點兒空就趕緊補覺,甚至讓人誤會,說我得了嗜睡癥,其實是由于身心過于疲憊造成的。”
從聶衛平的話中不難看出,“棋圣”常年作息不規律,而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腫瘤科主任歐陽學農則表示,長期熬夜是腫瘤出現的誘因之一。
據統計,“夜貓子”出現早期腫瘤的風險會比正常作息的人增加49%,晚期腫瘤的風險則會增加24%。
熬夜之所以會致癌,是因為熬夜會影響體內內分泌激素水平,導致激素水平出現紊亂,體內細胞代謝就會異常,細胞無法正常分裂,導致細胞出現突變,癌癥發生的風險也就增加了。
另外,熬夜還會增加心臟和眼睛的負擔,誘發心血管以及眼科疾病,同時,熬夜也會使胃腸道得不到充分休息,從而引發各種消化道問題。
要想擺脫熬夜習慣,就要擺脫手機的束縛,因此,避免在睡前玩手機是相當重要的,其次可以在睡前喝點牛奶或泡泡腳,都有利于更好入睡;也可以在臨睡前減弱光照,如果還是無法入睡,可以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服用適量的褪黑素。
四、久坐不動,缺少鍛煉
“現在想來,我的直腸癌與久坐有關。我久坐的習慣也算是職業病,比賽的時候,一盤棋有時能下一天,一坐就基本不起來。”
久坐不動會使盆腔部位長時間充血,腸蠕動減慢,毒素堆積越來越多,就會誘發各種疾病,其中就包括腸癌。
運動可以提高細胞的抗氧化能力,誘導癌細胞凋亡,同時還能阻止健康的細胞損耗,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除此以外,運動還具有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胃腸道的活動性、促進血液循環等作用。
不過,運動貴在堅持,最重要的是,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適量運動。年輕人可以爬山、跑步和做各種球類運動,中老年人可以選擇慢跑,老年人群最好以快走、散步為主。并且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
癌癥固然可怕,但也無需“談癌色變”,從日常的生活習慣開始預防。同時,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即使不幸患癌,也有活下去的希望,要積極治療。
參考資料:
[1]《癌從口入?中醫學博士總結預防癌癥的六大準則》.人民網-生命時報.2015-05-06
[2]《熬夜族,各科醫生都擔心你》.健康時報網.2016-08-02
[3]《同樣是便血,痔瘡和大腸癌的區別在這兒!久坐人群應做早篩》.健康時報網.2019-08-1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