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福州的馬女士,今年50歲,前些日子突然感覺頭暈、走路不穩,經常覺得自己要跌倒了,還伴隨著惡心嘔吐等癥狀。
在家人的陪同下,馬女士到醫院就診檢查,經過初步檢查后,醫生初診馬女士為小腦性共濟失調,但具體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還要進一步檢查。
在住院期間,馬女士仍不時出現眩暈等情況,于是醫生為她安排了血液和腰穿腦脊液等檢查。結果顯示,婦科腫瘤相關的副腫瘤抗體濃度明顯高于標準。
后再經檢查,確診馬女士患上了卵巢癌,合并淋巴結腫大。
看到這里,相信不少人會疑惑:既然馬女士患的是卵巢癌,為什么她的第一癥狀不在腹部而是在腦部呢?
神經系統出問題,小心是癌癥在“聲東擊西”
馬女士出現的小腦性共濟失調,其實是副腫瘤神經綜合征。
副腫瘤綜合征是異質性神經系統異常表現的疾病,能影響大腦皮層到神經肌肉連接和肌肉系統的任何部分,有一半的患者會在腫瘤早期出現。
它的發病和免疫機制有關。有的腫瘤會分泌出一些代謝產物,通過血液散布全身。
當這些產物出現在小腦的時候,免疫系統會被激活。免疫系統在發生免疫反應的同時,也會損害正常的小腦組織,引起看似和腫瘤不相關的癥狀。
早期卵巢癌還有什么“蛛絲馬跡”?
據統計,在我國,卵巢癌的發病率居婦科惡性腫瘤第三位,我國每年被確診為卵巢癌的女性約有5.2萬,約有2.5萬人死于卵巢癌。其中有7成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
雖然卵巢癌早期癥狀不明顯,但也是有跡可循。因此,一旦出現以下信號,及早到醫院檢查,警惕卵巢癌悄悄靠近。
- 1.腹脹
經常腹脹不是小事,有可能是卵巢腫瘤產生壓迫,牽扯到周圍韌帶,加上有腹水,就會使得患者常有腹脹的感覺,這在還沒有下腹部腫塊前就能發生。
- 2.腹痛
腹脹和腹痛并不一定會同時存在,但腹痛往往意味著病情加重,在卵巢腫瘤浸潤周圍組織,或者和鄰近組織發生黏連,壓迫神經,就可引起腹痛。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會從隱隱作痛發展到鈍痛,再到比較劇烈的疼痛。
- 3.下肢和外陰部水腫
卵巢腫瘤在盆腔長大的時候,可壓迫盆腔靜脈,或者會影響淋巴的回流,時間長了就會出現下肢和外陰部的水腫。
- 4.不明原因消瘦
隨著腫瘤逐漸長大,形成腹水,胃腸道會被機械性壓迫,患者會出現食欲不振和消化不良。另外,癌細胞還會消耗人體大量的養分,讓患者日益消瘦,貧血乏力。
- 5.月經過少或閉經
一般來說,大部分卵巢癌患者不會出現月經方面的變化,但如果雙側的卵巢都被癌細胞破壞,就會引起月經的失調或者閉經。
預防卵巢癌,4類高危人群最好定期做檢查
數據顯示,有7成的卵巢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晚期,治愈率和生存期都不理想。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袁蕾副主任,卵巢癌是可防可治的,如果能早期發現,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能夠從19%-23%提高至約71%-90%,并極有可能實現治愈。
因此,除了留心卵巢癌的疑似癥狀,高危人群也應定期進行篩查,及時發現卵巢癌。卵巢癌的高危人群如下:
- 50歲以上女性。雖然卵巢癌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但更年期婦女尤其是絕經后女性的發病率相對較高。
- 有乳腺癌、卵巢癌病史或家族史。乳腺癌和卵巢癌是一對“好姐妹”,如果有過乳腺癌病史,應警惕卵巢癌的發生,卵巢癌也呈現遺傳傾向,有家族史的女性應當注意。
-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如果患有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上卵巢癌的風險也會增加。
- 服用雌激素10年以上。卵巢癌的發病和雌激素有一定的關系,在雌激素的刺激下,患上卵巢癌的風險會增加。
在卵巢癌的篩查方面,可用血清腫瘤標志物CA125和盆腔超聲的聯合檢查,但卵巢癌的篩查一般建議高危人群進行,因為有可能出現假陽性,導致健康女性進行不必要的治療和手術。
除了篩查,女性朋友平常也應當注意這方面的健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關注月經的變化,注意激素的使用,保持健康的精神狀態,進行適當運動。
參考資料:
[1]《副腫瘤綜合征,你了解多少?》.腫瘤時間.2020-08-18
[2]《七成卵巢癌確診時已是晚期!新檢測法更早、更便捷發現癌》.健康時報.2019-07-19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