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遼寧的那女士今年63歲,幾年前查出HPV感染,有發展成宮頸癌的風險。那女士來到醫院向醫生咨詢。
據悉,那女士祖孫4代,8人中,除自己的兒子外,其余7人都是因為癌癥離世。
“我姥爺是喉癌,母親是食道癌,父親是肺癌,大姐是肺癌,大哥是肝癌,大舅是肝癌,我丈夫在頭5年也是肝癌,我兒子2019年(診斷)是甲狀腺結節癌……”
親人們相繼患癌離世,對那女士來說,每一次都是沉重的打擊每一段過往對那女士都是沉重的打擊。
如此高的患癌率,不免讓人猜測,那女士家族中是否攜帶癌癥基因,有高遺傳風險,而對于那女士家族的遭遇,醫生解釋道:卵巢癌和乳腺癌的確有一定的遺傳性,但肺癌、肝癌等癌癥,跟遺傳并沒有密切相關性,家族中多人患癌主要與相似的生活習慣有關。 癌癥是否會遺傳?
大部分癌癥雖然與遺傳有一定關系,但并不會直接遺傳給下一代,只是患癌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即遺傳易感性。目前,遺傳易感性比較明顯的癌癥主要有以下幾種,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此類癌癥的話,近親家屬需要高度重視。
- 1.胃癌
5%~10%屬于遺傳性胃癌,特別是彌漫型胃癌,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如果家族中的一代或兩代人中至少有兩人患病,且一人患病年齡小于50歲,所有患者均為彌漫型,就可能是遺傳性胃癌。
- 2.腸癌
20%~30%的腸癌患者有家族史,90%以上的腸癌是腸息肉演變而來,最典型的就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屬于常染色體顯性遺傳,主要表現為大腸中有數萬個腺瘤性息肉。
- 3.肝癌
肝癌的發生往往容易出現家族聚集性,因為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為母嬰垂直傳播和性接觸傳播,若母親為乙肝患者,則所生孩子也容易感染乙肝病毒,夫妻雙方如一人感染乙肝病毒,另一人也很難幸免。而70%~8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
- 4.乳腺癌
乳腺癌有典型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一位近親患乳腺癌,則其他成員患乳腺癌的風險會增加3倍,如果有兩位近親患乳腺癌,則患癌率將增加7倍。
- 5.肺癌
研究發現,35.8%的肺癌患者有家族史,在肺泡細胞癌的女性患者中,有家族史的高達58.3%。如果家族中有一位近親患肺癌,那么,有吸煙史的近親患肺癌的風險要比一般人高14倍。
“家族癌”主要原因:相似的生活習慣
腫瘤的發生雖與遺傳因素有關,但環境因素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通過科研部門對腫瘤病因的深入研究和對大量的腫瘤流行病學調查分析,顯示出癌癥的發生多數與環境中的致癌因素有關。
- “我姥爺、父母,大姐他們四人都抽煙。”
吸煙,無論吸卷煙、煙斗煙、雪茄煙、自卷煙或咀嚼煙葉,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大約90%男性肺癌和80%女性肺癌都與吸煙有關。
影響肺癌發生的重要因素是吸煙的時間長短和吸煙的數量。無論男性或女性,長期暴露于吸煙環境都會導致肺部組織發生病變,甚至發生癌變,如肺鱗狀細胞癌、小細胞肺癌、惡性肺腺瘤(如小支氣管肺泡癌)和大細胞肺癌等。
- 丈夫有酒癮,“能從中午一直喝到晚上”
飲酒會增加患某些癌癥的幾率,比如口腔癌、食道癌、肝癌、結腸癌、直腸癌和乳腺癌。這是因為,酒可以使已經發生突變的細胞癌變,增加人體對腫瘤的易感性。更有實驗證明,煙和酒會產生一種協同作用,酒是一種溶劑,它使煙中的致癌物質溶解,而滲透到表皮細胞中去,增加癌癥的發病率。
- 母親食道癌,總說“趁熱吃好”
過熱的飯菜、粥和開水,在進入食道后容易損傷食管壁黏膜上皮,使黏膜上皮發生潰爛破損、出血等病變。一般情況下,黏膜上皮會很快地增生,來修復已破潰發炎的黏膜上皮。
如果長期反復使黏膜上皮受到這種不良的刺激,黏膜上皮就會在反復增生、修復的頻繁過程中,出現一些在形態功能上不正常的細胞。這些細胞累積多了,會逐漸發生惡性變化,最后形成癌細胞。
-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暗藏致癌風險,家族成員要注意規避
流行學調查結果表明,在有家族史的癌癥發病率中,有血緣關系的高于無血源關系的,近親高于遠親,父系親屬與母系親屬無明顯差別。癌癥的發生決定于內因和外因,癌癥體質只是具備了某種內因,如果再加上外界致癌因素,如吸煙、酗酒等的作用,癌癥才有可能發生。因此不必過分擔憂癌癥的遺傳性,反而要對周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加注意。
注意:有些致病菌會互相傳染
《柳葉刀》曾刊文稱,每年1270萬新癌癥患者約六分之一是因感染病毒、細菌和寄生蟲造成,主要有胃癌、宮頸癌、肝癌等。其實,癌癥本身并不會傳染,只是癌變前的致癌高危因子具有一定的傳染性。
- 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會引發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進而發展為胃癌。幽門螺桿菌的傳染力很強,可通過手、不潔食物、不潔餐具、糞便等途徑傳染。所以,日常飲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預防感染。建議聚餐時盡量使用公筷、公勺,最好實行分餐制。
-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是我們最早發現的與人類腫瘤有病因相關性的病毒之一。流行病學研究過,80%肝癌病例伴隨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和人之間可能通過血液、母嬰和性三種途徑傳染乙型肝炎病毒,預防乙肝的措施主要為接種乙肝疫苗,以及防止母嬰傳播、性傳播,預防手術或血液傳播。此外,慢性乙肝的早期抗病毒治療及預防肝硬化也很重要,可以減少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率。
- 人乳頭瘤病毒(HPV)
宮頸癌及其癌前病變的禍根,已被證實是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HPV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因此使用避孕套、限制性伴侶數量、推遲首次性生活時間和首次生育年齡等有助預防感染。婦產科專家呼吁:女性過了30歲要定期篩查宮頸癌。發達國家的經驗證明,開展子宮頸篩查,宮頸癌死亡率能夠顯著下降50%。
如何避免“家族癌”出現?
《美國2018癌癥數據報告》曾提出了“家族癌”概念。即某些家族中,有一人患癌癥,其他成員可能同樣患癌癥,既可同時發生,也可先后出現,患癌部位可相同,也可不相同。家族癌所指的患癌的對象,不僅包括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也包括夫妻。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家族癌?浙江省中西結合腫瘤專業委員會主委、浙江省中醫院腫瘤科主任郭勇解釋,大概有80%以上的癌癥都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同一家族的人,往往采用同一種生活方式,擁有同樣的飲食習慣,浸潤在相同的家庭氛圍中。但這些生活方式、飲食習慣不是每種體格的人都適合,緊張的家庭氛圍更容易使人情緒抑郁,所以這就容易給不同的家族成員帶來相同的健康問題。
隨著醫療水平的逐漸提升,很多癌癥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不過,面對各種環境污染和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多注意。
家庭成員可以互相監督保持作息規律,堅持運動;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戒煙少酒;堅持體檢,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切忌諱疾忌醫;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要多進行成員之間的溝通;堅持打掃衛生,保證家居環境的整潔。通過互相督促,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才不會讓家族癌有可乘之機。#謠零零計劃##科學真相##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患癌癥的風險會遺傳嗎?》.心血管病防治知識(科普版).2014-08-01
[2]《三大癌癥很有可能會“傳染”》.中國醫藥導刊.2014-01-15
[3]《改變生活方式 杜絕家庭癌聚集》.江蘇衛生保健.2017-03-15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