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ARC發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內容顯示:全球新發病例1929萬例,死亡病例996萬例;其中,中國新發癌癥457萬人,癌癥死亡人數300萬。不管哪項,都是穩坐第一,可見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而網上相繼出現各類名人因癌癥去世:
2月3日,知名歌手趙英俊因肝癌去世;
2月27日,黃金配角吳孟達因肝癌離世;
3月28日,又一黃金配角廖啟智因胃癌去世
……
可以發現,癌癥的發病率是越來越高了,所以對于癌癥,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做好防患。
癌癥是怎么產生的?
我們先來了解下,癌細胞什么,簡單來說,它就是一種內源性的變異細胞。一旦發現變異后,會快速繁殖,很容易轉變成腫瘤,且在其發展過程中,還可破壞其它正常細胞組織,導致轉移擴散。
而癌細胞發展成癌癥,大體只需經過4步:
- 第一步:本來細胞生長是需要收到身體的號令在進行工作的,但是癌細胞比較“拽”,根本不聽,隨意增殖。而當它生長達到一定量后,就會形成腫塊,為癌癥的發生創造條件。
- 第二步:而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會需要大量的營養供應,這時它便會跟正常組織搶能量,攝取人體內的脂肪、葡萄糖等,所以這也是為什么不少癌癥患者會短時間內莫名消瘦的原因。
- 第三步:而癌細胞想要生長也不是一點阻礙沒有,它要想盡辦法躲避機體免疫力的追殺,而它也確實比較會偽裝,所以常常會逃脫成功。
- 第四步:這時吃飽喝足了,就開始干壞事,四處繁殖、轉移和擴散,開辟新“疆土”,最終形成腫瘤。
癌細胞發展到癌癥的過程,一般是需要一個比較長的時間的,可能3年、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如果我們在這期間,如果能提高警惕,及時發現異常治療,就可以很好的防治癌癥。
由于癌癥的類型有很多,不同癌癥的癥狀以及篩查方式又不同,而篇幅又有限,所以這里只挑幾個發病率比較高的癌癥做防患介紹。
留心身體發出的這些信號,警惕癌癥悄悄靠近
- 1、持續咳嗽,痰中帶血—肺癌
這是肺癌的典型癥狀,患者常常會出現持續性、陣發性的刺激性干咳,反正就是老感覺可咳不凈,有的時候還有少量痰或痰中帶血,嚴重的還可能直接咯血。
此外,肺癌的其它常見表現還有胸悶、胸痛、聲音沙啞、消瘦等。所以,如果排除了感冒、咽炎、喉炎等病引起的咳嗽,要警惕肺癌。尤其是長期抽煙;有肺癌家族史;長期接觸石棉、鈹、鈾、氡等化學物質;有老慢支、肺氣腫、肺結核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群,要高度警惕,及時去醫院篩查。
篩查建議:可定期進行低劑量螺旋CT篩查,如發現肺內有結節,需要根據結節不同特征,是磨玻璃、亞實性、實性結節還是多發結節等具體情況做進一步的篩查。
- 2、消化不良、體重驟降—消化道癌癥
比如胃癌、食道癌,胃是人體消化器官,而食道幫助運輸食物進入胃,所以,當它們出現問題時,就很容易出現一些消化道癥狀,如上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反酸、燒心、吞咽不暢或有異物感、吞咽困難等表現。
一般像有消化道癌癥家族史;有抽煙喝酒,三餐不規律、暴飲暴食、常吃熱食熱飲、老吃含亞硝酸鹽多的腌制品、霉變食物等不良習慣;一些慢性胃炎、巴雷特食管和不典型增生等疾病患者,發生消化道癌癥的幾率會比較高,所以這些人要多加留意。
篩查建議:上消化道早癌篩查的項目,主要是胃鏡檢查,可以有效發現食道、胃和十二指腸的病變,尤其對微小的病變,如發現異常,可進行病理活檢及細胞學檢查,做最終診斷。
- 3、便血、腹瀉和便秘—腸癌
腸癌早期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大便形態、顏色以及排便規律的變化。所以,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出現稀便、黏液便、膿血便,或便中帶血,呈鮮紅色或果醬色,長時間出現腹痛、腹脹等不適、不明原因貧血、消瘦,或出現腹部腫塊,則要警惕腸癌。
尤其是像那些有高脂、高蛋白飲食,經常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纖維素攝入過少,久坐不運動,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等腸道疾病等腸癌高危人群,更要當心。
篩查建議:定期進行便潛血檢查,如結果為陽性,進一步做腸鏡確診。
- 4、血尿、尿痛—膀胱癌、前列腺癌、腎癌
血尿是膀胱癌最典型的癥狀之一,大約超過90%的患者,都可能出現此癥狀,多呈無痛性或間歇性,有時會自行停止,所以常被忽視。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排尿困難等癥狀,多是因為腫瘤浸潤到膀胱壁,使膀胱容量減少或并發感染引起。
前列腺癌,也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尿不盡,偶爾有尿血癥狀,但它不是最主要癥狀;而腎癌患者當中比較多見的癥狀為血尿、腰痛。
所以出現血尿,要警惕這些癌癥,尤其是要警惕膀胱癌,尤其抽煙,長期接觸苯胺、二氨基聯苯、等致癌物,有膀胱癌家族史這些膀胱癌高危人群。
篩查建議:可先進行尿常規、尿脫落細胞學、腹部和盆腔B超等檢查,如有異常,可進一步做膀胱鏡、靜脈尿路造影、盆腔CT等檢查,其中膀胱鏡意義重大。
- 5、淋巴結腫塊—淋巴瘤
淺表及深部淋巴結腫塊,是淋巴瘤最為典型的癥狀之一,腫塊多是無痛性的,而且表面也比較光滑,早期可活動,后期可與皮膚粘連,不可活動,有的還可出現潰瘍。所以當出現淋巴結腫塊,且伴有發熱、盜汗、消瘦等癥狀要警惕淋巴瘤。
其發病原因和EB病毒感染、家族史、吸煙等因素有關,所以這些高危人群要定期篩查。
篩查建議:定期進行b超、血常規等檢查,發現異常,進一步做病理檢查。
總結:癌癥這幾年發病率越來越高,而由于其治療難度還是比較大的,且療效和發現與診治時機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做好預防,避免高危因素,定期篩查,發現問題,及時就醫。#清風計劃##科學真相##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癌癥來前,身體已經給了你N次機會!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生命時報.2017-08-0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