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杭州湘湖國際乳腺癌峰會(HXIBCS)暨第六屆杭州湘湖乳腺癌中青年論壇于2021年5月14-16日在杭州召開。本次會議匯聚國內外乳腺癌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圍繞乳腺癌診療新進展進行交流和探討,為大家帶來了一場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涉及廣泛的乳腺癌學術盛宴。
主席致辭 共襄盛會
本次學術盛會由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胡夕春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曉稼教授聯合出任大會主席。大會伊始,王曉稼教授和江澤飛教授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程向東教授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乳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治療手段不斷豐富,新藥層出不窮。但是乳腺癌發病率仍然還在增長,死亡率居高不下,因此如何實現乳腺癌早期發現、規范診斷和治療,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質量,是我們乳腺癌領域專家面臨的重要任務和挑戰。希望與會專家在本次會議期間學有所獲、凝聚共識、共謀發展。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任國勝教授在致辭中表示,眾多專家學者懷著對乳腺病專業發展的美好期望齊聚杭州,相信本次峰會必將促進乳腺癌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我國乳腺癌診療發展。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杭州湘湖國際乳腺癌峰會是國內乳腺癌領域最具有影響力的會議之一,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為青年學者搭建了一個深度交流的平臺。
江蘇省人民醫院唐金海教授在致辭中表示,乳腺癌的發展日新月異,本次峰會涉及乳腺癌綜合診治、精準治療、創新與轉化等多個方面,非常榮幸與大家匯聚一堂,傳播最新理念,共話乳腺癌規范化診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胡夕春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本次大會邀請了國內外乳腺疾病診療各領域中的知名專家學者做精彩的學術報告及專題討論,力求全面準確地反映當前乳腺疾病診療各個領域的新觀念和新進展。同時為青年學者提供面對面交流的平臺,促進中青年學者快速成長,從而在乳腺癌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徐兵河教授以視頻的形式為會議致辭,徐教授希望通過本次會議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提高我國乳腺癌診療水平,同時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學術報告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譚蔚泓院士線上分享了《分子靶向藥物:從發現到臨床》。譚蔚泓院士強調了靶向藥物的重要性,并且介紹了抗體藥物偶聯物(ADC)藥物的研發現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ADC藥物已經被開發并用于癌癥靶向治療。
但它們的一些局限性如藥物質量的不可控性、不成熟的藥物釋放機制、細胞穿透效率低、復雜的生產過程等限制了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因此,如何開發全新的靶向治療藥物是該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核酸適配體被稱為“化學抗體”,具有與抗體類似的靶向性和與靶標結合的能力。
譚蔚泓院士表示,核酸適配體為精準藥物治療和臨床診斷提供革命性的新工具。發展基于核酸適配體的癌癥靶向藥物—核酸適配體藥物偶聯物(ApDC)能夠有效克服ADC自身固有的局限性,具有十分重要的醫學研究意義和臨床應用前景。
三陰性乳腺癌是臨床“難治性乳腺癌”,邵志敏教授研究團隊深耕數年,逐漸在三陰性乳腺癌精準治療之路上摸索出前進的方向。經過五年多聯合攻關,成功繪制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隊列多組學圖譜,并提出了“三陰性乳腺癌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治療策略”。
邵志敏教授表示,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對三陰性乳腺癌的系列研究形成了“組學圖譜-復旦分型-免疫組化分型-FUTURE試驗”的完整閉環。未來將進一步完善并深入分析三陰性乳腺癌多組學數據庫,拓展‘復旦分型’,為每一位患者進行精確的分子分型并提供相應的治療策略,以實現真正的個體化治療。
而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包括影像組學、數字病理等技術已成為腫瘤精準診療的重要資源,人工智能有望進一步助力三陰性乳腺癌的精準診療。邵志敏教授提出了構建一站式人工智能精準診療系統的長遠目標,希望人工智能技術能夠迅速、準確的提供診斷、分型、靶點、預后及新輔助療效預測信息,助力乳腺癌精準診療。
自2017年《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首次頒發以來,已經完成了四版的更新,發行近三十萬冊。江澤飛教授表示,2021版《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一如既往地遵循證據,兼顧可及性以及精準醫學的最新進展,通過乳腺癌分類進行分層討論和多維度講解,宏觀清晰框架,細節詳盡闡釋,以期成為廣大臨床醫生工作實踐的重要參考。
臨床上,約80%的乳腺癌檢測雌激素受體(ER)呈陽性。近年來,由于激素受體的檢測普及以及新型內分泌藥物的臨床應用,ER+乳腺癌患者臨床獲益顯著。
著名腫瘤領域專家Shou-Ching Tang教授介紹了新型口服選擇性雌激素受體降解劑(SERD)的最新研究進展,包括Elacestrant、Giredestrant、SAR439859、AZD9833等等,給ER+乳腺癌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武器。
美國MD安德森癌癥中心Naoto T. Ueno教授介紹了后CDK4/6抑制劑時代HR + HER2-轉移性乳腺癌治療策略的最新進展。CDK4/6抑制劑聯合內分泌治療已成為HR + HER2-轉移性乳腺癌標準一線、二線治療方案,未來需繼續探索生物標志物研究、最佳的聯合治療模式等;而PI3K抑制劑、新型選擇性雌激素受體下調劑(SERDs)、其他基于分子分型的靶向藥物有望為HR +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治療選擇。
乳腺癌作為全球女性發病率最高的癌癥,其基礎研究進展也被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陳策實教授介紹了中國乳腺癌基礎研究進展。在乳腺腫瘤的發生、轉移、耐藥機制、新靶點和新藥物等領域,中國學者孜孜不倦,取得了豐碩成果,為乳腺癌精準診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藥物誘導間質性肺病(ILD)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s)用于腫瘤治療的一種相對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胡夕春教授介紹了復旦靶向治療藥物肺毒性管理共識。胡夕春教授指出,在應用靶向藥物治療之前需評估患者的肺部病史,注意毒性管理模式的適用范圍,同時加強患者和醫護人員的培訓。早發現、早干預有助于克服安全性隱患,臨床醫生在實踐中要不斷總結臨床經驗,及時更新管理模式。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