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直腸接近肛門,所以很多直腸癌手術都需要連同肛門一起切除,一般來說,有五到六成的低位直腸癌患者需要切除肛門,用永久性腸造口來替代。剩余的那部分患者,也約有三成需要在術后裝臨時造口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自身的組織沒有切掉,排泄的功能還在,為什么依舊要在肚子上打孔,創造口呢?
保護性造口它主要適用于但由于吻合口位置過低、吻合效果欠滿意、局部血供不好或張力太高、術前進行了放化療或年高體弱、或者盆骨狹窄、或者身材過于肥胖的、術后發生吻合口愈合不良風險較高的直腸癌患者。
可以看出,它的“受眾面”非常廣,即便不是低位腫瘤,很多直腸癌患者也需要保護性造口來過渡一下。
保護性造口有什么用?
在很多情況下,保護性造口是必須的。
通過保護性造口接納糞便,可以幫助我們的腸道降低工作壓力,幫助創口更快地愈合促進吻合口愈合的目的。對于大部分伴有腸梗阻的結直腸癌患者,保護性造口還可迅速緩解梗阻,讓患者更快回歸正常飲食,為后續治療保持體力。
不同的保護性造口該如何選擇?
保護性造口最常見的有兩種:末端回腸造口和橫結腸造口
所謂末端回腸造,就是將末端回腸(小腸)從右下腹部提出腹壁進行造口,這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
而橫結腸造口則是將橫結腸從中上腹部提出腹壁造口。
由于保護性造口是臨時性的,后期等直腸吻合口愈合良好后需要還納回腹腔,因此從手術操作的簡便性考慮,末端回腸的保護性造口比較通用。
臨時造口多久能拆掉?
一般來說,如果恢復狀況良好, 3-6個月就能再次手術,把外資的腸子放回去了(但前提是水腫消退,創口基本恢復)
不論是永久性造口還是保護性造口,術后均可能面臨一些相應的并發癥風險,如造口周圍皮膚破潰、造口狹窄、造口旁疝等問題還是需要提防的。這些小狀況都會拖延摘掉臨時造口的時間。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