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很多人對健康有了新的認識,很多人的健康意識得到了提升,體檢也出現在了很多人的規劃內,那么體檢的人多了,發現的問題也就增多了,近年來肺結節的檢出率高了很多,很多醫生也分享了很多關于肺結節的知識,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對于哪些應該定期隨訪,哪些該手術,哪些是良性病變還是分不清,下面詳細說明一下關于肺結節的問題。
首先我們要知道對于肺部的篩查我們要做的體檢項目不是普通的胸片,我們要做低劑量螺旋CT來篩查,當你的體檢套餐中出現LDCT的時候才是這個項目,
為什么總說要選擇低劑量螺旋CT來篩查呢?因為普通的X線胸片分辨率對于直徑<20mm的結節是可能遺漏的,而低劑量螺旋CT直徑≥10mm的肺部病灶低劑量螺旋CT有100%的敏感性,對于<10mm的也可被發現,并且它的劑量相對較小,對于人體的傷害也隨之減小。
舉個例子:兩張一樣的相片,低劑量螺旋CT就像是像素高的設備拍出來的相片,而普通X線片拍攝的就是像素低的圖片。
當體檢單上出現肺結節的時候,有很多人就想知道肺結節是什么?我們會說這是一種影像學的象征,是所有小于多少的肉芽腫病變的總稱等等等,WTF?還是不懂,其實通俗一點就是:肺結節通常是指肺內直徑≤3.0cm圓形或類圓形的結節性病變。
從良性和惡性上區分就是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造成良性結節的原因有很多,炎癥、感染、外傷、細菌等等都可以造成。就像我們的皮膚在外傷下會出現疤痕,我們肺部在損傷后愈合也會有疤痕組織,這種損傷往往都是很微小的,在微小到機體還沒有察覺也沒有發出信號的時候就已經痊愈了。所以我們不會有任何的察覺。
而惡性結節的原因可能是原發肺癌、其他癌癥轉移發生轉移、類癌等。
說完良惡性結節大家關心的問題又有了,很多人關心的是拿到報告單發現肺結節以后我的這個 結節是良性還是惡性呢?指南上提出區分良惡性要依據:
結節的形態大小、結節的位置、結節的數量、結節的增長率、肺氣腫和纖維化、年齡,性別,種族,和家族史、煙草和其他吸入的致癌物等來判斷結節的良惡性。
從數量上說它有單發的肺結節,也有多發的肺結節。
形態上有 圓形腫塊征、 分葉征(分為深分葉和淺分葉)、棘狀突起、 結節征、空泡征、空洞征、毛刺征、胸膜牽拉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如果報告單中出現毛刺征、胸膜牽拉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分葉征要警惕了,這些可能是惡性的病變。
根據密度上有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密度結節,說到這里問題又來了,我們經常見到的英文縮寫GGN就是磨玻璃密度結節的簡稱,有很多人問經常說磨玻璃磨玻璃,到底是什么呢?顧名思義就是肺部長了一個像罩著一層半透明的玻璃模樣的小病灶。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惡性的概率依次是部分實性結節、磨玻璃密度結節、實性結節。
我們最繞不開的問題就是發現肺結節以后我們應該怎么辦?有很多朋友在經過醫生診斷解釋說明以后還是一頭霧水,本來對于發現肺結節以后內心就有些不安,還沒有鬧明白是怎么回事,顯的更加手足無措,那么下面詳細的指南來了請收下:
實性結節
小于等于4毫米的低風險患者,不需隨訪
大于等于4-6毫米的患者高低風險都是12個月后隨訪如沒有變化下一次隨訪時間為18-24個月后
大于6-8毫米的低風險患者在6-12個月隨訪,沒有變化下次隨訪時間為18-24個月后,如果為高風險患者3-6個月后隨訪,如果沒有變化,下次時間為9-12個月及24個月后隨訪
大于8毫米無慮高低風險患者隨訪時間分別為3、9、24個月
玻璃樣結節
小于等于5毫米的患者無需隨訪
大于5毫米的患者3個月后隨訪,如果沒有變化3-5年后隨訪
部分實性結節
實質性部分小于等于5毫米,3個月隨訪,隨訪如果發現結節為腫瘤考慮手術切除
實質性部分大于5毫米3個月后隨訪,這里隨訪目的為證實結節是否持續增大,如果無法證實結節是其他原因導致就要考慮為惡性結節,應該進行活檢或者手術。
隨訪方式為CT等影像學堅持,低風險的患者為沒有吸煙史和其他風險因素的患者,高風險為有長期吸煙史和其他風險因素的患者。不管哪種結節在隨訪中發現其在持續增大我們就要進行增強CT、支氣管鏡、穿刺活檢等進行明確診斷,如果懷疑其為高惡性程度,首選的治療方式就是外科手術治療,如果是惡性程度小的我們首先就要進行一周的抗炎癥的治療,一月后觀察如果沒有變化就要選擇手術治療,如果縮小可以1年后隨訪。
篩查手段,隨訪方式都說過了,那么肺結節怎么預防呢?
對于肺結節的預防,因為肺結節沒有明確的病因,所以預防的手段也沒有非常明確,但是戒煙是避免肺部疾病的有效手段這是沒有爭議的,另外良好的作息,適當的鍛煉,合理的飲食對于我們預防疾病是很有幫助的。
如果進行了手術治療,我們可以做哪些康復訓練來提高康復效率
腹式呼吸
縮唇呼吸
三球呼吸訓練器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