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接待了一個老病人,87歲了。
兩年前開始出現持續的咳嗽并伴有胸悶的癥狀,老人之前身體情況特別好,經常騎著單車四處轉轉,騎車去老家走親訪友也不在話下,所以家屬和患者都沒有在意,以為是年齡偏大支氣管出了毛病,也去過很多地方,吃了很多藥,也做過霧化治療,都沒有好轉,
一直到年前情況加重,半夜經常咳醒,爬一層樓梯都氣喘吁吁,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再然后忽然需要家人照料才能生活,這下家屬才有些緊張,帶著老人到醫院檢查。
經過CT檢查已經確定老人是患上了肺癌。
來的人是老人的女兒,在得知父親患上了肺癌,顯然手足無措,等到我們征求她意見是否告知患者實情時才回轉過來,這個時候患者的女兒沒有說話只是走出去來到窗前愣了愣神,才從包里拿出手機打電話,好像是在打電話通知家里其他人,
這個時候我們護士也和我交流:“ 80多歲了,患上肺癌,狀況不是很好,該怎么治療啊!”還沒等我回答,患者的女兒回來了,當問到是她去告知患者還是我去和患者交流時,她顯然沒有心理準備,我告訴她只有患者知情以后才能更好地配合治療,這才同意我們一起去告知患者真實情況,在我告知患者他患上肺癌的時候顯然已經看的很開,但神情仍然很低落。
這個時候患者的兒子也匆匆趕來,在問清情況后,情緒很激動,疑惑地問我,他父親退休以后偶爾會到醫院體檢,為什么沒有早一點查出來肺癌,當我們問清患者的體檢項目時兒子才恍然大悟,原來父親肺部體檢只做了胸片的檢查,沒有做低劑量螺旋CT,并且父親沒有每年都去檢查,只是斷斷續續的檢查了幾次。
但是兒子對于以前身體還算硬朗的父親忽然患上了肺癌還是充滿了疑惑,在我們繼續詢問下才得知,以前父親性格開朗,手里又有退休金,所以也沒什么顧慮,
直到幾年前家里母親去世,患者雖然經過一段時間后走了出來,但是晚上睡不著的時候經常抽煙排解心情,白天和朋友下象棋的時候也是煙不離手,真相大白,兒子雖然沒有哭,但是看得出來,對于他們對父親的疏忽他萬分后悔。
經過調整,患者和家屬才穩定心情詢問治療方案,我們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了檢查和評估,我們發現此時的患者心肺功能已經不能進行外科手術切除,我們經過和患者家屬的溝通,完善了進一步的檢查,對患者開始了化療。
化療開始了一周時間,患者家屬發現因為患者身體狀況較差,無法耐受化療,看著他們的父親非常的痛苦,患者家屬的信心動搖了,因此拒絕治療,并且要求出院,當時正在開會,匆匆忙忙趕回了病房,看到患者的兒子正心情低落地站在病房門口,
我們把患者的兒女都請到了醫生辦公室,在了解情況的時候患者女兒情緒突然激動,并哭著告訴我們,他們在患者化療期間也沒有被動等待,也咨詢了很多地方得知患者這個情況已經希望渺茫,患者自己也因為經受不了痛苦決定放棄。
在平復了家屬的心情后,通過聊天我們發現患者的兒子對于放棄治療還是有些猶豫,這個時候,給他們介紹了支氣管動脈灌注。在得知還有治療手段能夠幫助父親,他們沒有果斷拒絕,而是詢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治療手段,這體現出了他們還沒完全放棄,還是留有期望的心情。
我們醫生跟他們仔細地介紹了支氣管動脈灌注:“這是介入治療的一種,是用一根特殊的導管在CT等高科技機器的引導下進入腫瘤的供血動脈內,灌入阻塞性藥物,使藥物注入腫瘤使藥物灌注入腫瘤組織,堵塞腫瘤成長所需的營養供應,殺傷并“餓死”腫瘤細胞。
支氣管動脈灌注是最早應用的微創介入手段,也是目前臨床應用最為廣泛的治療肺癌的介入治療方法,所以不用擔心技術夠不夠成熟,它適用于年齡比較大不能耐受手術的一些早期或者晚期的病人,他相比于手術等手段有創傷更小(只有一個針管的大小),療效確切,副作用小的優點”。
這是做完動脈灌注后的影像,圖片來源于網絡
通過我們醫生的介紹和溝通,堅定了家屬們的信心,接下來極力配合我們做患者的工作,最終我們給患者做了支氣管動脈灌注治療。
支氣管動脈灌注治療之前
支氣管動脈灌注治療之后
經過手術后,患者情況得到好轉,通過片子我們可以看到分叉的地方腫瘤都變得非常小,雖然沒有治愈患者,但是我們用這些手段讓病人的痛苦大大的減小生存期也得到了延長,這就是我們治療的目的,
看到患者情況好轉,有了很大的恢復,患者兒子告訴我們,這已經超出了他們的預期,雖然沒有徹底治愈他的父親,但是讓他們看到希望,給了他們在絕望中一縷曙光,也能夠給他們一些陪伴父親的時間。
所以說要相信現在的這些醫學的技術,不要輕言地放棄。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