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癌癥中心最新數據顯示,癌癥已超過腦卒中,成為中國居民第一大死因。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癌癥防治的相關知識,希望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來預防或者改善癌癥預后。
但是諸多良莠不齊“飲食防癌”文章,反而給大家的生活增添了許多不必要的恐慌和煩惱。今天我們就來講講與癌癥密切相關的營養因素。
肥胖、酒精是多種癌癥的危險因素
肥胖 美國癌癥研究院證實肥胖與13種腫瘤發病風險密切相關,包括子宮內膜癌、食管腺癌、胃賁門癌、肝癌、腎癌、多發性骨髓瘤、腦膜瘤、胰腺癌、結直腸癌、膽囊癌、乳腺癌、卵巢癌、甲狀腺癌。
因此,保持合理體重是預防癌癥發生的重要因素。合理體重是指BMI在18.5-23.9范圍內,BMI=體重(千克)÷身高2(米),BMI≥24為超重,BMI≤18.5為消瘦。
酒精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致癌物清單中,酒精被列為“一級致癌物”。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公布的數據表明,全球5.5%的新發癌癥和5.8%的癌癥患者死亡可以直接歸咎于酒精。
酒精與肝癌、口咽部癌癥、食道癌、女性乳腺癌和大腸癌關系密切。飲酒越多風險越高,特別是喝酒會臉紅的人。這類人肝臟乙醛脫氫酶含量低,體內蓄積的乙醛無法及時分解排出體外進而造成細胞癌變。
圖片來自網絡
結直腸癌營養預防及篩查策略
據報道,近三十年間,中國的結直腸癌患者人數增長迅速,已超過曾經患病率最高的美國。這三十年間,中國人日子過好了,體重超重肥胖了,餐桌上的蔬菜粗糧減少、肉類越來越多,有些人還會隨餐喝酒。
這些正是結直腸癌患者飛速增加的原因。研究表明,蔬菜粗糧中的膳食纖維有助于減少結直腸癌的患病幾率,而高脂飲食、過多紅肉、加工肉類(比如香腸、培根、熏肉、腌肉等),以及酒精攝入是結直腸癌致病的主要危險因素。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每周吃四次或更多次紅肉和加工肉類的人,比每周吃不到兩次紅肉和加工肉類的人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與紅肉相比,加工肉類的致癌風險更大。
每天25克的加工肉類(相當于一片培根)讓結直腸癌風險提高20%。每日酒精攝入量大于20ml,讓結直腸癌風險提高23%。
預防建議:堅持運動,保持健康體重;戒煙戒酒,避免炎癥刺激腸道;均衡膳食,增加蔬菜、粗糧、水果的攝入,減少脂肪與紅肉、加工肉類攝入。
結直腸癌病程漫長,如果能夠早期發現并規范治療,可以明顯提高治愈率。一般建議 45 歲以上人群,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如果是高危人群,應從40歲開始,甚至更早定期做腸鏡篩查。
圖片來自微信公眾平臺公共圖片庫
肝癌營養預防策略
2020年,全球肝癌新發病例約為91萬例,其中將近一半的肝癌新確診病例發生在中國。中國肝癌發病率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歸咎于酗酒和不良飲食習慣。
肝臟,是我們身上一個默默無聞的“工作狂”,一天24小時運轉代謝著我們吃進口、吸收入血的各種物質。
酒精的有毒代謝物質乙醛毒害著肝細胞、大量的脂肪囤積在肝細胞引起炎癥,長期吃藥會加重肝臟代謝負擔,熬夜使肝細胞錯過自我修復的黃金時間……這些損傷日積月累最終突破肝臟自我修復能力,導致肝臟炎癥進而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因為肝臟痛覺神經少,出現小問題人們只略感不適,所以多數肝癌被發現時都已到了比較晚的程度。
因此預防肝癌的核心是積極預防、治療肝病。
1.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煙酒,不超重,不濫用藥物,不熬夜。
2.接種乙肝疫苗:如果屬于乙肝高風險人群,注意監測乙肝抗體,必要時補充接種疫苗。
3.積極治療慢性肝病: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別因為“沒感覺”就忽略它。
4.慢性肝病患者,注意定期篩查肝癌。
此外,還有常存在與生活中的、看不見的肝臟殺手——黃曲霉毒素。它是1 類致癌(明確致癌)物。發霉的食物,特別是霉變的糧食、花生及制品里,往往含有這種致命的毒素,日常烹飪無法使黃曲霉毒素分解。
因此,如果食物有這些特征,請直接丟棄:
1、變黑、發苦的花生,小作坊的“土花生油”;
2、失去光澤、香味、粘性的陳米;
3、發苦、變味的堅果;
4、長期泡發的木耳;
圖片來自網絡
食管癌營養預防策略
《柳葉刀·胃腸病和肝病學》發表的全球食管癌發病率、死亡率和可歸因風險因素等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新發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都最多,幾乎占全球負擔的半數。
除了吸煙、飲酒、肥胖這些重要因素外,中國食管癌的高發與不良飲食習慣關系密切。
愛吃燙食:食管黏膜正常耐受溫度為40℃~50℃,如果超過65℃可能損傷食管黏膜,引發潰爛等問題。雖然,黏膜皮有自我修復功能,但長期反復刺激會讓黏膜產生損傷,進而誘發癌癥。
腌制食品:腌制食品中的亞硝酸鹽明顯增高,亞硝酸鹽含量越高,致癌性越大。食管癌的高發地區-——粵東、閩南地區的居民日常喜好醬菜、魚蝦醬、臘肉等腌制食物。
食物過硬:如華北、華中等地區的居民愛吃燒餅等比較粗糙和偏硬的食物,這些食物如果吃得過快或咀嚼不充分,也容易對食管黏膜造成機械性損傷。
出現如下癥狀要及時就診,盡早發現食管癌:
1.吞咽食物有遲緩、滯留或輕微哽咽感,可自行消失,一段時間后會再出現;
2.胸部不適,如胸骨后脹悶或輕微疼痛,呈現間歇性或在疲勞后及快速進食時癥狀加重。
食管癌是一種典型的“病從口入”的疾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
1.吃飯“慢”一點,避免吃熱湯熱茶,充分咀嚼20次再咽下;
2.每餐七分飽,增加果蔬攝入,遠離腌制、熏烤、霉變食物;
3.戒煙、戒酒、保持理想體重。
圖片來自網絡
乳腺癌營養預防策略
研究表明,與正常體重女性相比,肥胖的絕經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30%,雌激素陽性乳腺癌、三陰乳腺癌與肥胖表現出明顯的相關性。超重和肥胖者發生對側乳腺癌、淋巴結轉移、腫瘤復發、死亡的風險明顯增加。因此保持正常體重,對于乳腺癌預防及改善乳腺癌預后有重要意義。
2017年《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雜志發表的一篇涵蓋62573名絕經期女性、隨訪20.3年的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地中海飲食依從性高的女性與依從性低的女性相比各類型乳腺癌風險均明顯下降,其中預后較差的亞型:雌激素受體陰性乳腺癌、雙激素受體陰性,分別風險下降了27%和23%。
圖片來自網絡
乳腺癌風險減少有顯著相關性的食物,依次為堅果、水果、魚。長期采取低脂、含有較多抗炎物質的地中海飲食以維持健康體重,有一定的預防并改善乳腺癌患者預后作用。
預防乳腺癌
1. 控制體重;
2. 限量飲酒、合理膳食;
3. 定期體檢;
4. 科學認識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不要相信乳房按摩。
陳佳慧
-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碩士
- 研究方向:慢性病營養防治
- 擅長:消化道腫瘤營養支持治療以及“三高”、痛風、脂肪肝、多囊卵巢綜合癥等代謝性疾病飲食支持治療。
- 營養門診時間:每周二上午
供稿:膳食營養科/陳佳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