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將于6月4日-6月8日在線上召開,ASCO年會是腫瘤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術年會之一。屆時,全球臨床腫瘤的精英學者將共聚云端,討論腫瘤臨床發展。
作為中國創新藥物研發的先行者與領跑者,恒瑞醫藥多款研發藥物再次登錄此次國際大會,治療領域涵蓋乳腺癌、消化道腫瘤、肝癌、肺癌、頭頸部腫瘤等多個領域。
其中,“雙艾組合”(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表現亮眼,共有14項研究入選本次大會的壁報和摘要環節。
肝膽腫瘤:
多線治療進展、探索更為深入
本次“雙艾組合”在肝癌領域共有5項研究進行了數據公布及結果更新。其中徐建明教授牽頭的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晚期肝細胞肝癌(HCC)的RESCUE研究更新了總生存期(OS)結果數據,一線治療隊列中位OS 20.1個月,2年OS率為43.3%,二線治療隊列中位OS 21.8個月,2年OS率為44.6%,展現了“雙艾方案”對于晚期HCC的獲益1。
此外,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龔連生教授團隊亦對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不可切除HCC的臨床結果與患者特征的相關性進行了回顧性分析,共納入26例不可切除HCC患者,“雙艾組合”的客觀緩解率(ORR)為57.7%,疾病控制率(DCR)達84.62%,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為11個月、中位OS為18.2個月,
該研究在真實世界中評估了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治療的療效,但仍需更大樣本量及更長期的隨訪來驗證期結果2。
在“雙艾組合”聯合其他治療方面,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邢文閣教授團隊關于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聯合TACE和冷凍消融一線治療晚期HCC的療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設計入選壁報環節,期待未來的結果公布3。
在圍手術期治療上,一項評估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用于HCC圍手術期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的前瞻性、II期研究入選本次大會壁報展示,在17例進行手術的患者中,5例達到主要病理學緩解(MPR)4。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了一項研究,評估了對殘肝不足的肝癌進行門靜脈結扎聯合阿帕替尼和卡瑞利珠單抗治療后行轉換肝切除術的患者的治療預后5。
在療效生物標記物方面,一項研究探索了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新輔助治療局部晚期膽管癌的療效生物標記物6。
在其他消化系統腫瘤方面,中國醫學科學院牽頭的一項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新輔助治療局部晚期胸段食管鱗癌的Ib期研究納入壁報環節,在29例新輔助治療后行食管切除術的患者中,15例達到MPR、7例達到病理學完全緩解(pCR)7。
山東省齊魯醫院劉聯教授團隊則評估了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和S-1±奧沙利鉑新輔助治療或轉化治療在局部晚期cT4a/bN+胃癌患者中的應用,該方案也展露出卡瑞利珠單抗、阿帕替尼、S-1±奧沙利鉑新輔助/轉化治療cT4a/bN+胃癌患者中的前景8。
肺癌:
聯合治療、更晚期患者的探索
在肺癌領域,共有1篇壁報、2篇在線摘要入選此次ASCO大會。包括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趙明芳團隊關于卡瑞利珠單抗單藥或聯合阿帕替尼治療PD-L1陽性晚期肺肉瘤樣癌研究設計入選本次大會壁報,期待后續研究結果公布9。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劉莉、孟睿教授團隊關于卡瑞利珠單抗加阿帕替尼聯合或不聯合體部立體定向放療后線治療晚期EGFR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研究,初步展現出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放療后線治療EGFR突變NSCLC的獲益1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潘越銀教授的研究納入了更多PS評分低、疾病分期更晚的患者,評估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后序貫阿帕替尼二線治療晚期EGFR陰性肺腺癌患者中的療效及安全性11。
多瘤種、齊開花
在其他腫瘤治療領域,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鐘來平教授則開展了一項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誘導治療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口腔鱗癌的研究,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耐受性較好,MPR率高于傳統誘導化療方案12。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郭軍教授團隊則公布了阿帕替尼聯合卡瑞利珠單抗治療晚期轉移性肢端型黑色素瘤的研究,在27例可評估療效患者中,ORR率為22.2%、DCR率為77.8%,生存結果仍在隨訪之中13。
此外,在新藥聯合治療方面,吉林省腫瘤醫院程穎教授團隊則開展了一項IDO抑制劑(SHR9146)加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或不聯合阿帕替尼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期研究,SHR9146聯合卡瑞利珠單抗±阿帕替尼在晚期實體腫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可接受,期待后續進一步的臨床研究結果問世14。
除上述“雙艾”相關治療研究進展外,恒瑞醫藥入選本次ASCO會議的研究共有60余項,涉及多腫瘤治療領域,碩果累累、年豐時稔。
此次ASCO大會,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腫瘤臨床科研實力以及中國民族制藥企業的崛起。多項研究結果的公布與更新,將推動我國腫瘤學領域朝著更高、更強的目標發展,從而惠及更多的中國腫瘤患者。
以上研究結果來源自2021 ASCO年會官網,截止至2021年5月26日
參考文獻 (下劃查看全部_)
1. Yun Zhang, Jianming Xu, Jie Shen,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4076).
2. Gang Liu, Liansheng Gong, Wenxuan Zhou,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e16120).
3. Wenge Xing, Zhi Guo.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TPS4160).
4. Yongxiang Xia, Ping Wang, Liyong Pu,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4082).
5. Zhiming Zeng, Guangzhi Zhu, Huasheng Huang,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e16132)
6. Zhen Wang.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4047).
7. Song Li, Wenbin Yu, Fei Xie,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4061).
8. Jian-hua Rao, Chen Wu, Hui Zhang,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e16126).
9. Mingfang Zhao, Tao Han.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TPS9130).
10. Rui Meng, Lu Wu, Kai Zhang,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e21128).
11. Yueyin Pan, Fengshou Jiang, Yingying Du,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e21051).
12. Lai-Ping Zhong, Wu-tong Ju, Rong-hui Xia,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6052).
13. Xuan Wang, Chuanliang Cui, Bin Lian,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9539).
14. Ying Cheng, Ying Liu, Jinhua Xu, et al. J Clin Oncol 39, 2021 (suppl 15; abstr 3101).
※ 請您注意,本文檔所提供的答案或內容,可能并不包含所有相關信息。此內容僅供參考,不能代替醫生或其他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建議,患者不應使用此信息來自行診斷健康或疾病狀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