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是腫瘤患者治療手段之一,約60-70%的患者在治療不同時期會接受放療。
然而,腫瘤細胞在接受射線照射的同時,周圍正常組織也不可避免會接受一定量的射線照射,常造成機體出現唾液減少、咽喉疼痛、吞咽困難、營養物質代謝異常、惡液質等胃腸道反應,以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
據統計,惡性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的發生率高達40-80%,約有97%腫瘤患者需要營養支持。而營養不良常會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腫瘤相關治療死亡率和并發癥發生率提高,并導致住院時間延長、生存質量嚴重下降。因此,放療患者的營養支持對放療相關并發癥及患者預后有著重要意義。
營養不良的高危人群
(1)頭頸部腫瘤(鼻咽癌、咽喉癌、口腔腫瘤等):放療后常會出現口腔黏膜反應。大多在放療的第3周出現,發生的嚴重時期為放療的第4-5周。放療后進食困難,進食后疼痛,味覺改變,舌功能異常,咀嚼功能受到影響,下頜關節纖維化,張口困難,進食障礙。需要營養支持。
(2)胸部腫瘤(如食管癌、肺癌、縱膈腫瘤等):一般在常規放療開始2周后會出現放射性食管炎,臨床表現為吞咽疼痛或胸骨后疼痛;后期反應一般在放療結束6個月以后,食管黏膜纖維化,管腔狹窄,主要表現為進食過快時發生哽咽癥狀,以致患者進食困難,入量不足。需要營養支持。
(3)腹部腫瘤(宮頸癌、直腸癌等):患者在放療1周后會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大便次數增多、黏液便、血便等腸道癥狀。病程遷延超過3個月,即可演變為慢性。嚴重胃腸道紊亂者需要營養支持。飲食調養
(1)飲食應選擇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和易消化的飲食。
(2)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有:瘦肉、蛋類、豆類、奶類等。
飲食禁忌:避免機械和化學性刺激,避免進食辛辣、過咸、過冷、過熱及粗糙食物;避免酒精、鹽腌、煎炒以及煙熏食品
對癥護理
口腔黏膜炎患者應堅持正確漱口,注意口腔清潔,多飲水。口咽疼痛時可在飯前半小時口服地卡因糖塊,或用利多卡因0.2g、地塞米松5mg、生理鹽水250ml配制漱口液,飯前含服,以達到表面麻醉,減輕疼痛利于進食的目的。同時可以配合中草藥如金銀花、菊花、胖大海、麥冬等治療。
放射性食管炎患者應給予易消化的細軟流質或半流質飲食。進食后不宜立即平臥,以免食物反流加重食管黏膜的負擔。鼓勵患者放療前口服酸奶,每次100克,可以保護或減輕對食管黏膜的損傷。
放射性腸炎患者由于大便次數多,失水多,患者以流質食物為主,如大米粥、青菜汁、果汁、藕粉等。如果患者腹瀉嚴重、出汗較多,給患者多喝一些淡鹽水,以補充體內水、電解質的不足。
適當增加一些水果和蔬菜,如西紅柿、柑橘、果等,不僅能增加維生素,還能起收斂、止瀉作用,但香蕉、梨不可食用,以免加快腸蠕動而致腹瀉次數增加。
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漸增加營養,少食多餐,但不宜過早進食油膩、油炸、生冷、硬固、酸醋等食物,高纖維食物如芹菜、韭菜、蘿卜、蒜苔、黃豆芽等也不宜過早食用。一般大便恢復正常之后2至3天,可正常飲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