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在醫療社會中,越來越多的醫療工作者強調綜合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癥患者在治療期間吃中藥和不吃中藥,其治療效果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如果去問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癌癥患者在手術、放化療期間吃著中藥有什么感覺,他可能回答手術挺順利的,一共做了多少個療程的放療、化療,只此而已,聽起來平淡無奇,也說不出什么特別的感受,只是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
但而有的患者在跟做放化療的病友一對比則發現中藥的作用很重要。
50歲的戴女士是一位宮頸癌患者,聽朋友介紹說做手術前吃中藥對身體好,就掛了我的號,開始吃中藥。在301醫院做了手術后又做了27次化療、一個療程的放療,期間一直吃著中藥。
手術做得很好,放化療期間一次升白針沒打過,也沒感覺到西醫治療的強烈副反應。
而跟她一起住院的年輕患者原本體格比她強,中間都得打一次升白針。如今吃藥快兩年了,復查著也很好,血項指標也正常。
很多癌癥患者在化療后會出現的一個現象就是血象的下降,肝臟疾患、脾功能亢進及既往有放療或多程化療史的患者,骨髓抑制常更為明顯。
多數化療藥物所致的骨髓抑制出現在化療后1~3周,約持續2~4周逐漸恢復,并以白細胞下降為主。
在出現血象下降的情況下,西醫一般會選擇升白針、升白細胞藥物,如利血生、升白安片及糖皮質激素和成分輸血等手段來提高白細胞的水平。
但若長期應用升白針,容易造成骨髓造血細胞的疲勞。一旦停止升白針,反而無法維持正常的免疫力。
除此之外,骨頭酸痛是升白針最明顯的副作用,主要表現為脊柱疼痛,特別是腰骶部脹痛。如果西醫治療與中醫治療相結合,在化療期間服用中藥則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方面的副作用。
來自內蒙古的晚期胃癌患者王先生,2018年7月做的手術,當時血項值高得挺厲害,又安排了10次化療,做到第9次做不下去了,停了。
他說也是經別人介紹才知道中藥也可以治療癌癥,降低放化療的副作用。邊吃中藥邊化療,又搞了12次化療加3次放療,期間也沒用打升白針。
所以在這看似波瀾不驚的西醫治療過程背后則離不開中藥的藥效加持。中藥是如何起到這種效果的呢?一般來說,中藥在骨髓抑制治療原則上以健脾補腎、活血解毒為主。
臨床常采用黃芪、補骨脂、雞血藤等為主的方劑,一方面能夠補脾腎、養氣血、通血脈,另一方面可以改善體內的氣血循環,保持正常的造血功能,從而保障放化療的順利完成。
中藥介入的時機應當盡早,并貫穿腫瘤治療的全程,一般至少應在手術前一周就開始服用中藥,這樣治療期間的中藥的全程保護與放化療作用才能相得益彰。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