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金難買六月泄”,夏天是腹瀉的高發季節,很多人因為飲食不當、著涼等原因,或多或少都會腹瀉。
數據統計,全球每天超千萬人有腹瀉的毛病,每年發生腹瀉病達17億例次。尤其在發展中國家,感染性腹瀉的發生率居腸道傳染病首位。
腹瀉看似是小毛病,但并非只是吃壞肚子那么簡單,有些健康大問題就隱藏在其中,千萬不能忽視。
為什么會發生腹瀉?
腹瀉,就是我們俗稱的拉肚子。現代生活壓力大、節奏快,很多人的飲食不規律,容易導致腸胃紊亂,引起腹瀉。
主宰腸道健康的是腸道菌群,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有益菌的作用是合成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物質、促進腸道蠕動和消化,以及與免疫細胞一起抵抗有害物質的入侵。
正常情況下,如果有益菌和有害菌數量平衡,身體就不會有問題。一旦兩者失衡,有害菌的數量超過有益菌,就會導致消化系統疾病,引起腹瀉、便秘等。
腹瀉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很多時候,我們吃錯了東西引起的是急性腹瀉,病程小于3周。需要警惕的是病程超過3周的慢性腹瀉,可能是癌癥的征兆。
警惕:四種癌癥可能隱藏在腹瀉中
1.腸癌
腹瀉是腸癌的典型癥狀之一,具體表現為晨起腹瀉或腹瀉、便秘交替,同時伴有膿血便、粘液便,以及消瘦、乏力等全身性癥狀。
2.胃癌
胃癌早期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黑便,便伴有胃脹、胃熱、惡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與腸胃炎癥狀類似,容易被出現誤診或漏診,高發人群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3.胰腺癌
當胰腺出現病變時,胰腺液分泌不足,就會引起長期腹瀉、脂肪瀉的癥狀,同時,還會出現消化不良、腰背疼痛、黃疸、體重下降等,常見于有慢性胰腺炎、有癌癥家族史、長期吸煙等人群。
4.肝癌
當肝癌發生時,消化吸收或分泌功能就會紊亂,引起腹瀉的同時,還會導致上腹疼痛。數據顯示,約一半的肝癌患者出疹癥狀為腹瀉,腹瀉頻繁,每天在2-20次不等。
出現腹瀉,如何處理?
北京隆福醫院消化內科韓博宇醫生提醒:出現腹瀉的時候,首先要排查是否是感染性腹瀉和器質性腹瀉。
感染性腹瀉主要與誤食有毒食物或者飲食不節制有關,導致胃腸道黏膜發生急性炎癥性改變,從而引起腹瀉、腹痛、惡心、嘔吐等癥狀。應對感染性腹瀉,首先需要根據醫生的指示補水、補液和補充電解質等,然后再進一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器質性腹瀉與腸結核、腸道息肉、惡性腫瘤等疾病有關,應對這種情況,需要進行理化檢查,結合腸鏡進行診斷。
除了腹瀉,以下3種排泄異常也要留心
腹瀉屬于異常排泄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腹瀉與便秘交替、便血、排便困難等異常排泄的情況,也要留心:
- 便秘、腹瀉交替
當腸道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時,植物神經就會受到刺激,使腸道運動速度加快,引起腹瀉。當植物神經興奮的時間過長,就會導致疲勞,逐漸衰退,進而轉為抑制,腸道肌肉也會慢慢松弛,減緩蠕動速度,引起便秘。
腹瀉、便秘交替出現,可能與腸結核、糞塊填塞、結腸癌、腸易激綜合征(IBS)、腸梗阻、肝硬化、區域性回腸炎等疾病有關。
- 便血
臨床上,便血主要表現為柏油樣黑便、膿血便和鮮血便。研究顯示,約85%的便血由下消化道出血(LGIB)引起。痔瘡、肛裂、直腸息肉、直腸腫瘤、異物外傷等,都會導致不同程度的便血。
- 排便時腹痛
當排便不暢、腸道蠕動加劇或惡性腫瘤堵塞腸道的時候,就會引起排便時腹痛的癥狀,腹痛的癥狀往往在排便完成之后得到緩解,可能與便秘、消化性潰瘍、腸胃炎、腸易激綜合征(IBS)、膽囊結石、闌尾炎、腫瘤侵襲等有關。
當出現異常排泄情況的時候,要及時就醫,查明病因,對癥下藥,以免延誤病情。此外,預防腸胃病變,還要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
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尤其有胃癌、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進行胃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如何守護腸胃健康?3件小事照著做
夏天來了,很多人整天在空調房里待著,又經常吃雪糕、喝冷飲,腸胃很容易出問題。尤其是夏至前后,悶熱難耐,晴雨無常,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腸胃呢?
- 盡量避免大量食用生冷食物,或者飲用冰涼飲料,出汗之后,可以多喝白開水來補充水分。
- 適當食用一些苦味的食物,比如芹菜、絲瓜、萵筍,或者飲用綠茶、苦丁茶等茶飲,有利于清泄暑熱、增進食欲、保護腸胃。
- 病從口入,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廚房、廚具干凈整潔,并定期進行消毒。
有時候,腹瀉是身體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反應。有時候,腹瀉也是疾病的征兆。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打好腸胃戰,當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時,應及時就診,以免帶來更嚴重的后果。#健康熱力計劃##謠零零計劃##腫瘤科普排位賽#
參考資料:
[1]《反復腹瀉:先排除兩種腹瀉類型》.健康時報.2020-05-08
[2]《拉肚子不是病?小心是癌癥先兆》.北京青年報.2019-08-13
[3]《夏季腸胃易遭殃!6大禁忌4大妙招,保“胃”戰來了!》.家庭醫生.2020-07-27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