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政策快來了,在5月的最后一天,政府傳出了重磅的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為了積極應對老齡化的問題,提出要積極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一石擊起千層浪,網友們議論紛紛。
@林默:要是三個男娃,前半生受盡折磨,要是三個女娃,后半生富可敵國。
@卓越視覺:狗都不敢養3條,哪里敢生3個小孩。
@栗子姐姐:要是65歲還沒掛掉,還得帶9個孫子孫女
在當今社會,養一個孩子確實不容易,一些年輕人在工作、房貸的壓力下,根本就不敢生育。面對不斷下滑的生育率,這一舉措,是否會帶來積極的效果,還要等待時間的考驗。
實際上,科學家也為生孩子的事情操碎了心,我們國家中有不愿意生孩子的人,也有因為身體原因不能生孩子的人,不孕不育的人口超過5000萬。為了讓更多人能夠有自己的孩子,科學家們另辟蹊徑,各出奇招。
一、人造精子
2016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周琪院士聯合南京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在實驗室中創造出了具有生育功能的人造精子,該項研究發表在當年知名期刊《細胞干細胞》上。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胚胎干細胞接觸由GSK3抑制劑、MEK抑制劑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組成的化學混合物,從而將胚胎干細胞誘導為原始生殖細胞。
而后模擬原始生殖細胞的天然環境,生殖細胞經過完整的減數分裂,最后產生了具有細胞核和染色體的精子樣細胞。
隨后人造精子被植入小鼠卵細胞中,雌性小鼠成功孕育出了后代,而這些后代其后也能自然的孕育下一代。這一研究成果有望解決男性的不育癥,甚至在未來也可以實現在不需要男性的情況下,利用干細胞技術單方面讓女性實現做母親的愿望。
二、人造子宮
除了人造精子,人造子宮的研究也在持續。人造子宮的研究將體外生育變得越來越現實,難道未來可以不用女人生孩子了嗎?
2020年12月,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成功實現了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
在實驗過程中,肺移植、胸外三科趙高峰教授和體外支持中心ECMO團隊負責人李軍帶領的團隊由經臍動靜脈插管進行體外支持,使早產羔羊在人工子宮存活。這一實驗的成功,對未來早產兒體外的培養帶來了新的希望。
而在國外,相關的研究也早已開展。1969年,法國的科學家利用人造子宮,使得早產羊羔存活了兩天。2017年的時候,美國費城兒童醫院醫務人員利用人造子宮培育的羊羔各項生理機能都正常。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在《自然》雜志發文,聲稱已經用人造子宮培育了數百只小白鼠,而且小白鼠的器官發育都正常,他們將會把下一個研究對象放在人類胚胎身上。
三、單性生殖
動物界其實也存在單性生殖的情況,比如螞蟻和蜜蜂,利用蟻后和蜂后就能保證種族的延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胡寶洋研究員、周琪院士、李偉研究員3位科研大佬就曾經研究過孤雌生殖和孤雄生殖。
2015年,他們三人在《Cell Research》上發表了重磅論文——《雌性單倍體胚胎干細胞胞漿內注射后生出可育的雙親后代》,他們通過實驗,修飾印記基因,成功培養出了有兩個母系基因組的小白鼠,而且還是成活的,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哺乳動物的孤雌生殖。
2018年,三位大佬又在《Cell Stem Cell》上發布孤雄生殖的研究成果,他們結合單倍體干細胞技術和基因編輯技術,篩選并最終刪除了7個重要的印記控制區段,而后將改造過的細胞與另一顆精子所形成的孤雄胚胎干細胞結合,成功孕育出了孤雄小鼠,遺憾的是這些小白鼠在48小時內就死亡了。
比起孤雌生殖,孤雄生殖的難度更大,不過這也對未來人類的生殖結合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通過人造精子、人造子宮、單性生殖的研究,未來或許我們不需要對象,就能獲得屬于自己的孩子。
在實現繁育的層面,順應自然是人類的本性。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改造自然的某些規律,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健康熱力計劃##謠零零計劃##腫瘤科普排位賽#
參考資料:
[1]《我國科學家接連突破同性生殖障礙,沒對象也能生孩子了嗎?》.生物世界.2020-11-9
[2]《哺乳動物孤雌生殖孤雄生殖獲成功》.光明日報.2018-10-22
[3]《我國首次人造子宮胎羊體外培育成功》.醫藥衛生報.2020-12-2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