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每天1分鐘,給你腫瘤圈內的專業“談資”
要點提示
-
Nature Medicine:1名癌癥患者接種新冠mRNA疫苗后,出現了細胞因子風暴
-
The Lancet:二價HPV疫苗誘導的中和抗體的可持續性高于四價疫苗
-
JAMA Oncol:日本COVID-19大流行期間癌癥患者和醫護人員SARS-CoV-2抗體狀態無明顯差異
-
JCO: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癌癥幸存者乳腺癌風險評估模型助力風險預防
-
新藥:靶向BCMA的雙特異性抗體teclistamab獲突破性療法認定用于治療R/R MM
01 Nature Medicine:1名癌癥患者接種新冠mRNA疫苗后,出現了細胞因子風暴
2021年5月26日,Nature Medicine 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了1例長期接受PD-1療法的結直腸癌患者在接種了輝瑞/BioNTech開發的mRNA新冠疫苗后,出現了細胞因子風暴(CRS)。
文獻發布截圖
這名 58 歲男性患者于 2019 年 2 月開始接受抗PD-1單抗的單藥治療,用于治療其轉移性錯配修復缺陷型結直腸癌。之后接種BTN162b2(托齊那美蘭)-輝瑞BioNTech mRNA COVID-19疫苗5天后發生CRS的病例。
CRS表現為炎癥標志物升高、血小板減少、細胞因子水平升高(IFN-γ/IL-2R/IL-18/IL-16/IL-10)和類固醇反應性。本病例中疫苗接種與CRS診斷的密切時間相關性表明CRS是一種疫苗相關的不良事件;PD-1抑制劑是一個潛在的因素。
總體而言,癌癥患者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藥效學數據。
02 The Lancet:二價HPV疫苗誘導的中和抗體的可持續性高于四價疫苗
5月31日,The Lancet發布兩個隨機、雙盲、多中心III期試驗數據的聯合隨訪分析,分別是PATRICIA(二價,HPV16和18)和FUTURE II(四價,HPV6,11、16和18),觀察到兩種疫苗的免疫原性的顯著差異與其交叉防護效能的差異一致。接種后12年內可檢測到保護性HPV疫苗誘導的抗體滴度。
該分析評估了接種后2至12年對HPV6、16和18型的中和抗體濃度(類型特異性血清陽性率),以及對非疫苗HPV 31、33、45、52和58型的交叉中和抗體反應。
研究者對來自芬蘭的兩個HPV疫苗國際、隨機、雙盲、III期試驗的隊列數據進行了跟蹤分析,分別是PATRICIA和FUTURE II。2002年和2004-05年,16-17歲的芬蘭女孩分別參加了兩個試驗其中一個,并同意在芬蘭癌癥登記處進行健康登記隨訪。
這些隊列還與芬蘭產婦隊列(FMC)聯系起來,FMC收集了幾乎所有芬蘭孕婦的前三個月血清樣本,在長達12年的隨訪中獲得了2046份疫苗接種后血清樣本。
我們從FUTURE II試驗和PATRICIA試驗(這些接受者按隨訪時間排列,并與懷孕次數匹配)的基于FMC的隨訪中獲得血清樣本。我們評估了接種后2至12年對HPV6、16和18型的中和抗體濃度(類型特異性血清陽性率),以及對非疫苗HPV 31、33、45、52和58型的交叉中和抗體反應。
文獻發布截圖
截至2016年12月31日,研究者分析了577份來自四價疫苗接種者和568份來自二價疫苗接種者的血清樣本。分析結果如下:
①在681份首次妊娠血清樣本中,在接種疫苗12年后,普遍發現了HPV6、16和18的中和抗體。
②339名四價疫苗接種者中有51名(15%)在接種后2-12年內沒有檢測到HPV18中和抗體,而所有342名二價疫苗接種者都有HPV18中和抗體。
③在血清陽性四價疫苗接種者中,HPV16幾何平均滴度(GMT)在第5-7年(GMT 3679,95%CI 2377-4708)比第2-4年(GMT 6642,95%CI 2371-13717)減少了一半。
④接種后5-12年,血清陽性的二價疫苗接種者HPV16和18中和抗體的GMT分別是四價疫苗接種者的5.7倍和12.4倍。
⑤抗HPV31、33、45、52和58的交叉中和抗體在二價疫苗接受者中更為普遍,但在兩個疫苗隊列中用類似的GMT接種后12年內,如果可以測量,則可持續。
⑥HPV16、31、33、52和58的血清陽性率僅與二價疫苗接種者的疫苗對持久性HPV感染的療效顯著相關(rs=0.90,95%CI 0.09-0.99,P=0.037,四價疫苗接種者的rs=0.62,95%CI 0.58-0.97,P=0.27)。
在四價疫苗接種者中,保護效力與中和或交叉中和HPV抗體陽性率的相關性不顯著。
03 JAMA Oncol:日本COVID-19大流行期間癌癥患者和醫護人員SARS-CoV-2抗體狀態無明顯差異
JAMA Oncology于2021年5月28日發表了一篇日本COVID-19大流行期間癌癥患者和醫護人員新冠病毒(SARS-CoV-2)抗體狀態的差異的基線調查研究。
研究顯示,在日本癌癥患者和醫護人員(HCWs)的橫斷面研究(患病率調查)中,兩組之間SARS-CoV-2抗體的血清陽性率沒有差異;然而,研究結果表明,共病癌癥和全身治療,包括化療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能會影響對SARS-CoV-2的免疫應答。
文獻發布截圖
本次前瞻性橫斷面研究于2020年8月3日至10月30日期間從日本東京周邊流行地區的2個綜合癌癥中心入組。年齡在16歲以上的癌癥患者和員工都被納入了研究。納入時疑似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的參與者被排除在外。
本基線研究主要檢測癌癥和HCWs患者的血清陽性率和抗體水平。血清陽性定義為抗新冠病毒N蛋白IgG抗體 (N-IgG)和/或抗S蛋白IgG抗體 (S-IgG)陽性。采用化學發光酶免疫法檢測血清SARS-CoV-2 IgM和IgG抗體水平。
結果共500例癌癥患者[中位年齡62.5歲(范圍21-88歲);265名男性(55.4%)]和1190名HCWs[中位年齡,40歲(范圍,20-70歲);382名(25.4%)男性被招募。腫瘤患者中,實體瘤489例(97.8%),1個月內接受抗癌治療355例(71.0%)。
在HCWs中,護士或助理護士385人(32.3%),行政人員266人(22.4%),研究人員197人(16.6%),醫生179人(15.0%),技術人員113人(9.5%),藥師50人(4.2%)。
患者的血清陽性率為1.0% (95% CI 0.33%-2.32%), HCWs的血清陽性率為0.67% (95% CI, 0.29%-1.32%) (P = 0.48)。
然而,患者的N-IgG和S-IgG抗體水平顯著低于HCWs (N-IgG: β,?0.38; 95% CI ?0.55~ ?0.21; P<.001; S-IgG: β ?0.39; 95% CI ?0.54 ~ ?0.23; P<0.001)。
此外,在患者中,接受化療的患者N-IgG水平顯著低于未接受化療的患者[N-IgG水平中位數,0.1(四分位范圍(IQR),0-0.3)vs 0.1 (IQR, 0-0.4),P =0 .04]
相比之下,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N-IgG和S-IgG水平顯著高于未接受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患者[N-IgG中位水平:0.2 (IQR, 0.1-0.5) vs 0.1 (IQR, 0-0.3), P =0 .02;S-IgG中位水平:0.15 (IQR, 0 – 0.3)和0.1 (IQR, 0 – 0.2), P = 0.02)。
04 JCO: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癌癥幸存者乳腺癌風險評估模型助力風險預防
近日,發表在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顯示了一項關于乳腺癌風險預測模型研究。該研究試圖開發并驗證一種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癌癥幸存者的乳腺癌風險預測模型,該模型結合治療相關因素、家族史和生殖因素進行風險評估。
準確的風險預測有助于細化這一人群的監測和預防策略。
文獻發布截圖
分析是基于多國隊列,診斷年齡小于21歲并接受胸部放射治療的5年癌癥女性幸存者。
模型推導基于1120名1970年至1986年診斷的兒童癌癥幸存者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42歲(20-64歲),242名乳腺癌患者。
模型驗證包括來自三個隊列的1027名參與者,中位年齡32歲(20-66歲),105名患有乳腺癌。
模型包括當前年齡、胸部放射場、月經初潮1年內是否接受胸部放射、蒽環類藥物照射、絕經年齡、乳腺癌一級親屬史。對于30歲女性,10年的風險估計范圍從2%到23%不等(AUC:0.63;95% CI:0.50 – 0.73)和從5%到34%的40歲女性(AUC:0.67;95% CI:0.54 – 0.84)。
在月經初潮一年內接受幔場輻射治療的40歲以上的絕經前婦女中,其一級親屬患乳腺癌的風險最高。它顯示了良好的校準,乳腺癌數量的預期與觀察的比率為0.92 (95% CI:0.74~ 1.16)。
05 新藥:靶向BCMA的雙特異性抗體teclistamab獲突破性療法認定用于治療R/R MM
今日,美國FDA已經授予靶向B細胞成熟抗原(BCMA)的T細胞重定向雙特異性抗體teclistamab突破性療法認定,用于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R/R MM)。
獲得突破性療法認定將有助于加快該創新療法的開發和監管審評過程。今年早些時候,teclistamab還獲得了歐盟EMA頒發的優先藥物資格(PRIME)。
該突破性療法認定基于I期臨床試驗MajesTEC-1的數據。在這項劑量遞增臨床試驗中,中位隨訪時間超過6個月時,接受II期臨床試驗皮下注射推薦劑量的R/R MM患者達到65%的總緩解率(ORR)。這些患者前期治療的中位數目為5種。
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緩解具有持久性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深。58%的患者獲得非常好的部分緩解(VGPR),40%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CR)。在中位隨訪時間為7.1個月時,85%的緩解患者仍然在繼續接受治療。
這項研究的最新結果將在近日舉行的ASCO年會上公布。
參考文獻:
[1]Au, L., Fendler, A., Shepherd, S.T.C. et al.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in a patient with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vaccination with BNT162b2. Nat Med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1-01387-6.
[2]Mariz, Filipe Cola?o et al.Sustainability of neutralising antibodies induced by bivalent or quadrivalent HPV vaccines and correlation with efficacy: a combined follow-up analysis of data from two randomised, double-blind, multicentre, phase 3 trials.The Lancet Published:May 31, 2021.doi: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20)30873-2
[3]Yazaki S, Yoshida T, Kojima Y, et al. Difference in SARS-CoV-2 Antibody Status Between Patients With Cancer and Health Care Worker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Japan. JAMA Oncol. Published online May 28, 2021. doi:10.1001/jamaoncol.2021.2159
[4]Chaya S. Moskowitz, 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reast Cancer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s Treated With Chest Radiation: A Report From the Childhood Cancer Survivor Study and the Dutch Hodgkin Late Effects and LATER Cohorts.10.1200/JCO.20.02244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5]https://mp.weixin.qq.com/s/M7u2EooCrYV4Vp_JspcgOw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