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凈,吃了沒病”竟有了科學依據?!
提起兒童白血病,我們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家里近期裝修了、甲醛超標、電離輻射、食品污染、環境污染……
總之和周圍環境太臟肯定脫不了干系!
但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似乎推翻了這一觀念。
英國倫敦癌癥研究所(ICR)進化與癌癥中心主任、著名白血病研究員Mel Greaves博士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大多數兒童急性白血病是通過“基因突變”和“接觸感染”兩個階段引起的,而在“接觸感染”過程中,早期缺乏對微生物的接觸會增加兒童患白血病的風險。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癌癥中心、轉化和臨床研究所Christine J. Harrison博士在述評中提出:“太干凈”也不好,改變生活方式,接觸微生物反而可以預防白血病。
圖片來源:Unsplash
白血病是最常見的兒童腫瘤
根據《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0》數據顯示,白血病在兒童腫瘤中占首位,對兒童造成的損害遠遠超過其他疾病。
近年來兒童白血病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每一個患病兒童家庭飽受經濟和精神壓力的同時,孩子也承受著病痛的折磨。
根據2020年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5歲以下兒童每10萬中就有4~5個患有白血病,我國每年新增確診白血病約40萬人,其中37.4%為18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每年新發白血病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約有1.5萬人,發病高發年齡段是2至7歲。
隨著醫療的進步,雖然白血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癥,但是治療周期長,治療費用高,且給孩子帶來巨大的痛苦。為了保護孩子遠離白血病,我們大多數的做法是為他們提供更為安全干凈的環境——
公共場合戴口罩,從外面玩耍回來要立刻洗手消毒;水果要洗好多遍,所有餐具每周消毒;玩具也必須每天擦洗;家里打掃的一塵不染,還要噴上消毒水……
對于預防白血病,醫療措施和治療手段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讓孩子完全遠離“臟亂的環境”真的有用嗎?
“問題不是感染,而是生命早期缺乏感染。”
B細胞前體ALL二次打擊模型:兩個階段共同作用導致前體B細胞淋巴細胞白血病
Greaves博士認為,大多數兒童白血病病例都起源于出生前。在白血病發展的第一階段起始于胎兒出生前的遺傳性病變(隱匿的ALL前克隆),這使其出生后患白血病的風險增加。
但是在這些遺產性病變中,只有1%會最終導致兒童發展成白血病。
第二階段由常見感染觸發,出生一年內如果缺乏由于周圍環境而產生的自然感染,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功能障礙,導致后期對常見感染產生異常免疫應答,觸發次級突變,進而發展為ALL。
怎么預防白血病?家長讓孩子“多臟”才合適?
關于這一問題家長不必擔心,Greaves博士談到,發生次級突變的風險較低,大多數兒童ALL是可以預防的。
分娩方式、母乳喂養、社會接觸、飲食、抗生素都是影響嬰兒正常菌群的關鍵因素(見下圖),我們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發生次級突變的風險。
影響嬰兒微生物群的來源
我們可以——
鼓勵孩子早期就與其他孩子一起玩;延長母乳喂養時間;添加膳食補充劑等也是有益的。
Greaves博士談到,在出生后的前幾周到幾個月內,自然感染可以增加正常菌群多樣性、避免菌群失調,促使免疫系統啟動,這樣可能會對兒童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完善存在有利影響,可以幫助抵御后續可能面對的感染,從而達到預防兒童白血病的目的。
家長真的沒必要過分擔心衛生問題,為了孩子把自己逼成極度愛干凈的“潔癖”……
參考文獻:
1、Greaves M, Cazzaniga V, Ford A. Can we prevent childhood leukaemia. Leukemia. 2021;35:1258–1264
2、Greaves M. A causal mechanism for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aemia. Nat Rev Cancer. 2018;18:471–84.
3、Christine J. Harrison. Prevention of childhood leukaemia by lifestyle changes. Leukemia (2021) 35:1265–1266.
4、Roxanne Nelson. ‘Too Clean’ Could Be a Trigger for Childhood Acute Leukemia. Medscape. 2018 May 25.
5、《國家兒童腫瘤監測年報2020》.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