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現象,吃完火鍋、冷飲、腹部著涼或者水土不服,都有可能會出現“拉肚子”情況。還有一類特殊的人群,腫瘤患者,在放療后也會經歷拉肚子,這是怎么回事呢?
有個腫瘤患者來我門診看拉肚子,之前一直挺正常的,放射治療后,喝點牛奶就開始拉肚子,雖然不再擔心便秘了,但是拉肚子也很難受的,本來就有點瘦,家屬擔心一直拉肚子會營養不良。
放療后一直腹瀉,首先要排除是否與原發病有關,比如腸癌等,本身會引起腹瀉,其次要考慮是不是放療的副反應,這種情況在臨床上叫“放射性腸炎”,需要到醫院進行診斷,并及時對癥處理。
什么是放射性腸炎?
放射性腸炎是由于腫瘤放療后引起放射性損傷,累及小腸、結腸及直腸導致的,主要表現為腹瀉、鮮血便,甚至瘺管、腸梗阻,婦科腫瘤以及前列腺腫瘤放療后比較常見,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生存質量。
放療后出現放射性腸炎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尚未完全明確,有待科學研究。腸道粘膜的更新比較快,比周圍其他組織更容易受到射線的損害。
放射性腸炎的發病可能與炎癥因子表達異常、腸道菌群失調、粘膜干細胞凋亡等因素有關,此外,腸道上皮的通透性、血管內皮損傷、細菌感染等也有一定的關系。
放射性腸炎如何應對?
針對腹瀉癥狀比較嚴重的患者,營養治療是不可或缺的。首先,大部分的放射性腸炎患者機體消耗高,腸道的吸收功能又很差,長期腹瀉是很容易導致營養物質流失,出現營養不良的。而且放療后腸道內的微生態結構被改變,菌群失調,會加重腹瀉。所以,放射性腸炎要從以下方面入手:
1、腸內營養支持
出現營養不良或者營養風險的患者,均可以進行營養干預治療,可以通過營養支持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提高免疫力。
如果能從口進食,可以選擇口服營養補充劑,如果不能,可以選擇腸內營養給予,由醫生制定個體化的營養方案,可以有高蛋白、低渣、零乳糖、含免疫營養等配方。可以為體積提供必要的能力,改善腹瀉癥狀,同時避免糞便堅硬導致腸道被摩擦出血,出現疼痛。
2、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
放射性腸炎的患者穿的腸道粘膜屏障被破壞,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很容易導致細菌感染。服用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群,恢復腸道的pH值,緩解腹瀉癥狀。
腫瘤患者進行放療后,就可以根據病情進行營養支持治療,尤其是對有存在營養風險或者已經營養不良的患者,建議盡早開始營養治療,不要等到腹瀉了才開始治療。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