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吃白米飯了,白米飯一點營養都沒有”
“經常吃白米飯跟抽煙沒區別,容易得癌癥……”
“日本人都開始不吃米飯了……”
“……”
網上流傳著無數關于白米飯的危害,尤其是經常吃白米飯的人等同于經常吸煙,更容易得肺癌,導致很多人都害怕吃白米飯了,那么,這到底是不是真的?
一、常吃白米飯等于吸煙?
關于這種說法的報道比比皆是,這個謠言的出現,來自于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做的一個研究:研究人員在對肺癌患者和健康人進行對比分析之后發現,高血糖指數飲食的吸煙者,比低血糖指數飲食的吸煙者得肺癌的風險高,因此得出“血糖指數高與肺癌存在相關性”的結論,而白米飯就屬于血糖指數高的食物,所以關于“經常吃米飯=吸煙=得肺癌”的報道就出現了。
不過,該研究并非將白米飯和肺癌劃等號,首先,相關性并不代表因果,不能就此認為經常吃白米飯就一定會得肺癌;其次,該研究只是對1900多名患者進行調研,樣本量比較小,且沒有進行長期的跟蹤調查。
因此,直接把吃白米飯的危害與吸煙劃等號,實屬斷章取義。
二、常吃米飯等于吃砒霜?
《全環境科學》雜志發表過一篇關于大米的文章,其中提到英國專家研究發現大米中含有俗稱砒霜的砷,吃過了會誘發多種疾病,包括各類癌癥。一時間把大米推向風波的頂峰。
不可否認的是,土壤中的確存在砷,而水稻在生長時,砷會從水稻的根莖部滲入進水稻的植株中,導致大米中含有一定量的砷,但是,這并不代表吃米飯就等于吃砒霜。
早在2005年,我國就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中設立了大米中無機砷的限量指標,每公斤0.2毫克,除此以外,在2010年的世貿組織《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協定》中做出了通報,在2011年從育種、土壤砷含量的控制以及肥料配比等各方面,制定了相關的限量標準和控制規范,從源頭控制砷含量,所以說,米飯是可以放心吃的!
三、白米飯是垃圾之王,沒營養?
網上流傳的說法是米飯含糖量高,而高糖就等于垃圾食品。其實,說白米飯沒營養,實在是冤枉了白米飯,要知道,一粒白米飯中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質等物質,可謂是“營養豐富”。我們常見的米分別有糙米、粳米、糯米等,不同的米,營養和作用也各異。
1、糙米:糙米的營養物質比精米高得多,包括蛋白質、維生素、脂肪等,而且,糙米的粗纖維分子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對于便秘、胃病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不少養生人士也逐漸拋棄精米,愛上了糙米,便是看中了它更高的營養。
2、粳米:平時我們煮飯的大米就屬于粳米,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質、維生素、鐵等營養物質,具有健脾、養陰等作用,不僅營養豐富,還可以用于緩解脾胃虛弱、體弱等病癥,尤其是大病后體質虛弱的人,吃不下東西時,可用粳米熬粥食用。
3、糯米:包粽子、八寶飯時常用糯米,其具有黏滑、香糯等特性,老人小孩都喜歡吃,而且糯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等物質,具有排毒養顏的作用。
由此可見,白米飯并非垃圾食品之王,而是富含營養的一種食物。但到了吃米飯的方式上,又有人說,二次加熱的米飯吃了會致癌,這是真的嗎?
四、二次加熱的米飯會致癌?
網上流傳二次加熱的米飯會致癌的說法,理由是:米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多種毒素和細菌,而二次加熱不能消除這些毒素,從而增加致癌的風險。
國家高級食品檢驗師王思露聽到這個說法后,給出明確答案,這是一個謠言!
王思露指出,二次加熱的米飯和癌癥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關聯,雖然米飯在存放過程確實會滋生細菌,而且加熱也無法完全消除這些細菌,但并不能就此認為二次加熱的米飯會致癌,二次加熱的米飯并不會產生致癌物質,自然無法致癌。
不過,有一種大米千萬不要吃。
五、發霉的大米不能吃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黃曲霉毒素,這是一種強致癌物質,攝入過多不僅對肝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還會增加致癌的風險,需要注意的是,黃曲霉毒素最常見于糧食中,包括玉米、花生、大米等,所以,當大米發霉了,才是真的不能吃的。
其實,目前市場上所售賣的大米中水分都相對較高,是很容易發霉的,也就意味著我們隨時能遇到發霉的大米,所以,大米買回家后,可以將大米用干燥劑或其他物品吸附干凈水分,能夠有效防止霉變,如果家里有真空袋或是真空泵就最好不過了,真空袋和真空泵可以降低大米的氧氣濃度,這樣子霉菌就難以生長了。
民以食為天,而大部分人的主食便是米飯,對于白米飯,還是可以放心吃的,畢竟,吃飯自由,是最基本的自由。#健康熱力計劃##腫瘤科普排位賽#
參考資料:
[1]《不同米飯的營養價值》.人人健康.2012
[2]《米飯、雞肉、蘑菇…這些食物二次加熱會致癌?看完終于知道怎么吃了》.科普中國.2020-01-18
[3]《常吃白米飯危害等同于抽煙?專家:致癌報道是對原研究的歪曲解說》.科普之窗.2019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