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SYSUCC-02研究結論解讀
202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年會(ASCO)于6月4日~8日以線上會議的形式召開,在ASCO官網所公布的口頭匯報中,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袁中玉教授團隊的隨機對照的SYSUCC-02研究赫然在列。那么,SYSUCC-02研究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結果都有哪些,又給臨床實踐帶來哪些啟示呢?
口頭匯報封面
抗HER2治療聯合內分泌治療 vs 聯合化療,誰更優?
在所有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激素受體陽性和HER2陽性(HR+HER2+)的患者占比為10%。對于HER2陽性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而言,抗HER2治療聯合化療在一線治療中顯示出了生存獲益。
然而,由于安全性的原因,對于HR+晚期乳腺癌患者,以內分泌為基礎的治療相比化療而言,更為大家所推薦。
現在尚無證據證明在HR+HER2+晚期乳腺癌的一線治療中,究竟是抗HER2治療聯合內分泌治療還是抗HER2治療聯合化療療效更優。
SYSUCC-002是一項III期隨機對照試驗,旨在確定與曲妥珠單抗聯合化療相比,曲妥珠單抗聯合內分泌療法是否同樣有效且毒性作用更低。
研究入組的患者為18歲及以上的病理證實的晚期乳腺癌女性患者,HR+和HER2+,ECOG狀態為0~1分,器官功能狀態良好,預期壽命在12周及以上,無病間期(DFI)> 12月。
患者納入研究之后,隨機按照1:1比例,被劃分為ET組[ORMs或AIs(芳香化酶抑制劑)+曲妥珠單抗]和CT組(紫杉醇、卡培他濱或長春瑞濱+曲妥珠單抗)(圖1、圖2)。研究的主要終點為無進展生存率,危險比(HR)的非劣效性上限為1.35。
圖1: 研究設計
圖2: 研究流程
-
基線結果
2013年9月16日~2019年12月28日,一共有392例患者納入了研究,ET組和CT組分別納入了196例患者,兩組雌激素受體陽性(ER+)和孕激素受體陽性(PR+)的患者均為157例(80.1%),兩組既往接受過抗HER2治療的例數分別為41例(20.9%)和48例(24.5%)(圖3)。
圖3: 患者基線情況
-
抗HER2治療聯合內分泌治療并不劣效于和化療的聯合
研究的主要終點結果顯示,CT組和ET組的中位無疾病進展生存(PFS)分別為9.50個月和7.04個月,兩組的HR為0.88(95%CI 0.71-1.09), log-rank p=0.250(圖4)。
圖4: 研究主要終點PFS情況
-
CT組和ET組的OS結果也同樣得到非劣效性結果
研究的次要終點結果,兩組總生存(OS)的HR值為0.82(95%CI 0.65-1.04),Log-rank p=0.090(圖5)。
圖5: 研究次要終點OS結果
亞組分析顯示DFI大于24個月的患者用“去化療”方案更優
對亞組情況進行分析顯示,影響PFS的因素主要是無病間期(DFI),對于DFI≤24個月的患者使用CT方案的PFS更優,而DFI>24個月的患者使用ET方案的PFS更優,P=0.016(圖6)。
圖6: 亞組分析影響PFS的因素
療效相似,且ET組較CT組毒性事件發生率更低
CT組化療相關的白細胞減少(29.1%)、惡心(44.9%)、嘔吐(19.4%)及腹瀉(30.1%)的發生率更高,而采用ET治療的患者乏力(15.8%)、關節疼痛(16.8%)的發生率更高,而且3級及以上不良反應的發生率ET組更低。
圖7:安全性結果
對于HR+HER2+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療,曲妥珠單抗聯合內分泌治療療效非劣效于曲妥珠單抗聯合化療,而且毒性更低。
在亞組分析的探索性研究中,DFI是患者PFS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同的DFI患者適用于不同的治療方案。
SYSUCC-02研究結果的出爐,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去化療”治療進程,更上新臺階。
在諸多腫瘤患者對于化療畏懼的今天,“去化療”有其積極的意義,在療效相似的情況下,不良反應更加輕微,能讓患者具備更好的治療依從性。
本文原創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