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癌癥治愈率卻不盡如人意,遠沒有人們期望得那樣高。為什么會這樣?有專家指出,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多數病人到醫院看病時,都已經是中晚期了。
可癌癥是需要“未雨綢繆”的事,只有早期發現,這一病魔才有可能被真正打敗。那么,人在各個年齡段需要進行哪些防癌體檢?
20歲后,女性定期檢查宮頸癌
作為婦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宮頸癌每年大約會奪去20多萬女性的生命。但由于宮頸癌早期沒有任何癥狀,因此,許多女性一發現就已經是晚期。
40~60歲是宮頸癌的高發年齡,不過,近些年宮頸癌發病趨向年輕化,小于30歲的宮頸癌患者人數有明顯上升趨勢。婦女進行第一次性生活兩年后,最好就開始做巴氏涂片進行宮頸癌篩查,并堅持做到一年一次。
30歲以后可依據風險因素檢查,如果三次或多次結果連續為陰性的受檢者,可以減少受檢次數,這樣便可以很好地預防癌癥入侵。
30歲后,自檢阻擊乳腺癌
現在,在女性罹患的腫瘤中,乳腺癌已位列榜首。乳腺癌能通過早診及時治療,患者痊愈的希望依然很大。因此,從30歲開始,女性就要對自己的乳房倍加呵護。
自檢。這是最方便、易行的檢查方法。女性月經結束后的7~10天最適合自檢,停經或更年期婦女最好確定每月的固定一天進行自檢。
自檢主要是看和摸,一是站在鏡前看,主要看乳房的大小形狀是否對稱、輪廓有無改變、乳頭是否有分泌物以及是否回縮等。二是摸,用食指、中指和無名指的指腹,以按壓、螺旋或滑動的方式檢查乳房有無腫塊。
當發現自己的乳房出現無痛腫塊、乳房局部或乳頭凹陷、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異常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40歲后,煙民千萬盯著肺
40歲以上,有吸煙史的人,工礦職工、長期接觸放射性物質及有家族腫瘤病史的人都是肺癌的高發人群。肺癌在早期并沒有什么特殊癥狀,很容易被病人和醫生所忽略。
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嗜煙者,應列為肺癌重點普查人群,每半年至1年檢查1次。胸部X線照片或CT等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多變的圓形陰影、肺炎、肺不張、胸腔積液等,對早期發現肺癌有積極的意義。
50歲后,指檢派上大用場
指檢對于發現結腸癌和前列腺癌都有一定作用,而且操作起來非常方便、簡單。不過,最準確的方法還是篩查。
50歲后,有結、直腸息肉,結腸癌家族史,腹瀉、便秘、便血病史的病人,最好做腸鏡進行結腸病變的篩查;而那些不能做結腸鏡檢查的,如高齡、體質衰弱及有嚴重心肺疾病者,可以定期用CT檢查結腸。
腫瘤專家的防癌16招
癌癥就像一粒種子,我們的身體就是土壤。種子能否發芽、長大,完全取決于土壤。因此,我們應該積極改善“土壤”,做好預防。
1、不吃發霉食物。花生、大豆、米、面粉發霉后,可產生黃曲霉素,這是一種強致癌物,可能導致肝癌、胃癌等。
2、少吃熏制、腌制食物。熏制、腌制食物中,亞硝酸鹽含量較多,在人體內與胺類化合物作用會生成強致癌物——亞硝胺。
3、少吃燒烤和油炸食物。當魚、肉等食物用明火烤時,在400℃以上的高溫下,它們所含的蛋白質、氨基酸可能會分解產生多環芳香烴類致癌物,特別是烤焦的部分,一定要少吃。
4.多吃新鮮蔬菜,少吃肉。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發現,多吃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生幾率。
5、少喝酒。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稱,無論是含有酒精的飲料,還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隨著攝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食道癌的危險顯著升高。
6、不吸煙。煙焦油內含有4000種化合物,其中至少有43種化合物會引起癌癥。
腫瘤學上有一個“勃氏吸煙指數”,計算方法是,用每天吸煙的支數乘以吸煙的年數,如果乘積大于400(支/年),患肺癌的危險性會比不吸煙的人高出10倍以上。
7、少熬夜,睡足覺。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的人會導致能夠抑制腫瘤的褪黑色素減少。睡眠不足的話,人體免疫功能會下降,黑白顛倒的生活還會影響內分泌。
8、吃堅果。每天食用3個巴西堅果,因為它能提供有益于人體健康的硒元素。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這與晚期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降低48%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