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柳葉刀:這個癌癥一經發現就是晚期,篩查卻沒有用?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卵巢癌到底怎么辦?

    在眾多癌癥中,卵巢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卵巢癌由于起病隱匿,缺乏典型癥狀,大多數患者確診時已是中晚期,預后相對差,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之首,因此被稱為女性健康“第一殺手”。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數據,卵巢癌位居第8位。

    2020年全球女性因癌癥死亡數據

    癌癥早篩日益得到重視與實踐,我國很多地方開展了癌癥篩查項目。通過這些項目可以發現,早期篩查能夠及時查出癌前病變,發現早期癌癥患者,快速進行干預或治療。這樣既可以提升社會和經濟效應,節省了大量臨床資源,同時也使患者更少感受到外科手術的痛苦。

    柳葉刀:卵巢癌篩查并不降低死亡率?

    今年,頂級期刊《柳葉刀》發表了一篇研究[1]對英國卵巢癌篩查合作試驗(UKCTOCS)的報告進行了深入分析,結果發現卵巢癌篩查并不能降低卵巢癌的死亡率!

    圖源:研究截圖

    研究人員從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國家衛生服務信托基金的13個中心招募了50-74歲的絕經后女性,排除標準是雙側卵巢切除術,既往卵巢或活動性非卵巢惡性腫瘤,或家族性卵巢癌風險增加。并將她們按照1:1:2的比例隨機分配到年度多模式篩查(MMS)、年度經陰道超聲篩查(USS)和無篩查這三組。

    該研究于2001年4月17日至2005年9月29日期間,共納入202562名女性進行分析,其中MMS組50625例,USS組50623例,無篩查組101314例。

    中位隨訪時間為16.3年(IQR 15.1~17.3年),192478名女性(95.0%)獲得完全隨訪,直至死亡[MMS組48110名(95.0%);USS組48022名(94.9%);無篩查組96276名(95.0%)]。

    其中,共2055例(45.9%)確診為卵巢癌或輸卵管癌,MMS、USS及無篩查組確診卵巢癌或輸卵管癌患者分別有522名(1.0%)、517名(1.0%)及1016名(1.0%),三組累積癌癥發生率沒有明顯差異。

    與無篩查組相比,MMS組發現的癌癥更多為早期。其中,Ⅰ期發病率增加47.2%,Ⅳ期發病率則減少24.5%。同時,早期(I-II期)疾病的發生率在MMS組比無篩查組高39.2%,而晚期(III-IV期)疾病的發生則率低10.2%。

    每10萬名女性中,所有卵巢癌和輸卵管癌(A)和浸潤性上皮性卵巢癌和輸卵管癌(B)累積發病率。藍色-無篩查;紅色-多模式篩查,綠色-陰道超聲篩查

    圖源:參考文獻[1]

    然而,MMS雖然降低晚期疾病的發病率,但從整體看,尚不足以轉化為生存獲益。與無篩查組相比,接受MMS或USS的女性中,均未觀察到卵巢癌和輸卵管癌死亡的顯著減少。共有1206名女性死于卵巢癌和輸卵管癌:MMS組296名(0.6%);USS組291名(0.6%);無篩查組:619名(0.6%)。

    每10萬名女性中,卵巢癌和輸卵管癌的累積死亡率。藍色-無篩查;紅色-多模式篩查,綠色-陰道超聲篩查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1]

    基于這些發現,研究人員指出,篩查并不能顯著減少卵巢癌和輸卵管癌的死亡,根據目前證據,還不能推薦使用這兩種篩查策略中的任何一種進行卵巢癌和輸卵管癌的一般人群篩查。

    其實,早在2018年,JAMA就對卵巢癌篩查發出了不一樣的聲音[2]:對無癥狀的女性而言,早期篩查對降低卵巢癌死亡率并無顯著影響,而進行卵巢癌篩查更會帶來手術后遺癥等危害。

    “卵巢癌篩查真的是篩了個寂寞”、“怪不得卵巢癌一查出來就是晚期”、“何必花錢做篩查”……這鍋早癌篩查究竟該不該背?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8年起,上海市抗癌協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都會發布《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3],2020版《篩查推薦》新增了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六大癌種,亦不推薦對無癥狀、非高危女性進行卵巢癌篩查。

    百無一用是卵巢癌早篩?

    雖然目前尚不推薦對卵巢癌和輸卵管癌進行普通人群篩查,但卵巢癌篩查究竟有沒有用呢?醫學界腫瘤頻道邀請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孫紅教授進行點評,一起來聽聽專家之聲。

    孫紅教授指出:“《柳葉刀》發布的這項英國篩查試驗在大規模人群中開展,在衡量篩查獲益時,將癌癥死亡率作為篩查試驗主要結局非常重要。在一些情況下,提高早期診斷率不等同于減少死亡率

    但我們不能忽視,篩查組早期病例明顯多于無篩查組,對發現早期病例還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為了改善卵巢癌生存,需要更好的篩查方式,以期更早發現。對于高危女性而言,卵巢癌早篩還是值得推薦。”

    哪些是罹患卵巢癌的高危女性?孫教授進一步補充道:“多數研究認為卵巢癌的風險主要集中在:年齡、家族史、不育、子宮內膜異位癥病史等。其中,家族史是卵巢癌的重要危險因素。”

    • 根據臨床醫生判斷,高危女性于 30~35 歲起,可以考慮接受定期的卵巢癌篩查;

    • 篩查項目:血清 CA-125 檢查及經陰道超聲檢查;

    • 篩查間隔:每 3 個月 1 次到每年 1 次。

    另外,女性尤其是接近更年期的婦女,可每年進行一次B超結合腫瘤標志物、婦科檢查,或同時進行宮頸細胞學等檢查,盡早發現包括卵巢癌在內的婦科腫瘤及癌前病變。已經出現腹脹、腹痛、陰道不規則出血等不適癥狀的女性,不在篩查探討的范疇內,應盡早就醫接受臨床評估。

    專家簡介

    孫紅教授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婦科部副部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導

    從事婦產科專業臨床工作30年,有豐富的臨床診治經驗,積極參加教學工作,已培養30余名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發表論文70余篇,參編著作20余部

    專業擅長:婦科各種常見疾病和疑難雜癥診治以及婦科惡性腫瘤手術治療以及化療

    參考文獻:

    [1] Usha Menon, et al., (2021). long-term follow-up in the UK Collaborative Trial of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 (UKCTOC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0731-5

    [2] Henderson Jillian T,Webber Elizabeth M,Sawaya George F,Screening for Ovarian Cancer: Updated Evidence Report and Systematic Review for 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J] .JAMA, 2018, 319: 595-606.

    [3]2020版《居民常見惡性腫瘤篩查和預防推薦》

    本文原創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