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第三次了,哎,感覺好累,每次都以為抗癌歷程技術了,然后癌細胞就又來膈應我,這次轉移我還能挺過去嗎?”劉阿姨向醫生訴苦,自己的乳腺癌又復發了,看來這次又是異常艱難斗爭。
多數患者死于癌癥復發轉移
發生癌癥,本身就讓人夠難受的了,而當成功手術后,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松口氣,又被通知癌癥復發轉移了,這意味著又有一場“更為艱難的抗爭”,因為據了解,大約有將近4/5的患者因為復發、轉移而導致死亡。
癌癥為什么會發生轉移?
由于癌癥本身不斷增殖的特質,癌細胞容易出現復發、轉移;此外,治療不徹底,比如手術雖然多是癌癥的第一選擇,但術后可能有殘留,殘留的癌細胞會繼續“潛伏”,找機會“爆發”。
還有患者的心態也是一大問題,有的人治療出院后,心理壓力還是大,總覺得癌癥會復發,最后真“如愿”了;或者治愈后又任性妄為,抽煙喝酒熬夜,那癌癥自然又會“卷土重來”。
所以,想要盡可能地避免癌癥復發轉移,就要遠離危險因素,調整生活習慣和心理狀態,以最好的面貌對抗癌癥。
癌癥轉移后還有救嗎?
而說到癌癥復發轉移,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完了,等死吧。其實不然,雖然癌癥復發轉移后,治療難度確實會極大,但是只要你及時采取規范治療,還是有可能治愈或者延長較長的生存期。
以宋美齡為例,她在77歲時被查出乳腺癌,期間經過反復手術、復發轉移,但即使在缺乏新藥等治療手段的時代,最后也活到105歲。
可見,乳腺癌轉移雖然可怕,但又沒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所以發生這種情況時,別急著放棄,該局部復發灶切除就切除,術后再配合化療±靶向治療等鞏固療效,爭取延長生存時間;再說了,目前針對此病的治療藥物越來越多,患者的選擇性也更多。所以,沒到最后一步,大家不要輕易放棄。
提醒:癌癥容易轉移到這些部位
而說到癌癥轉移,有些部位,更容易受到它的青睞,比如:
- 1.腦轉移
大約20%-40%癌癥會發生腦轉移,尤其是肺癌和乳腺癌,而由于大腦結構的特殊性,所以一旦發生,也是比較危險的,要注意防患,如果出現進行性加重的頭痛,并伴有惡心嘔吐、癲癇(手抖、嘴抽、不能好好說話等)、四肢無力疲勞、平衡障礙(站立或行走不穩)等癥狀時,要警惕腦轉移,及時就醫。
- 2.肺轉移
肺有幫助心臟行血的作用,而癌細胞又會隨著氣血的運行至肺臟,血供豐富,更容易“吸引”癌細胞停留。出現肺轉移后,患者常有胸悶、胸背疼痛、呼吸困難、乏力、喘息、刺激性咳嗽、血痰等癥狀。
- 3.骨轉移
這也是比較多見的一種,原因很簡單,就是骨髓是我們造血系統存在的部位,所以當血液經過癌組織時,可“捎上”癌細胞,并送到骨髓當中,從而出現骨轉移,再加上骨髓當中的營養也比較豐富,可以很好地滿足癌細胞的生長所需。
當發生骨轉移后,最突出的癥狀就是疼痛,到了后期很多患者往往難以忍受,很多患者還容易出現病理性骨折。部分患者還可伴有貧血、消瘦、低熱、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
- 4.脊柱轉移
有數據顯示,在對癌癥患者進行尸檢時發現,大約70%的患者出現脊柱轉移,尤其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腎癌等癌癥。而這個部分之所以容易轉移,主要是源于它的造血功能吸引了癌細胞。
當出現脊柱轉移后,患者常有脊椎的疼痛,如腰背痛、肩部疼痛等,但是常被當做是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病,所以要注意辨別;此外,當脊髓壓迫較重時,患者還可出現雙下肢無力、麻木、大小便難解等表現,甚至癱瘓。
總之,不管是轉移到哪個部位,帶來的后果都是十分嚴重的,所以患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對癥治療,爭取取得一個較為理想的結果。
癌癥術后的復查很關鍵
雖然癌癥復發轉移很常見,但在康復護理期做好兩點,或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 1.定期復查
手術雖然可以直接將看得到的腫瘤切除,但是還有那些看不到的癌細胞,可能會先“潛伏”在體內,等到合適的時機再發起“進攻”,尤其是術后前5年,是一個最佳的時機,所以這期間一定要密切隨訪,定期復查,以便于有問題可以及時發現。
- 2.做好后期護理
注意調整好心態,帶瘤生存的患者,活得長活得久的,大多離不開積極樂觀的心態;多運動,提升免疫力;注意休息,少熬夜;遠離煙酒;適當補充營養,盡量做到飲食均衡,盡量避免食用腌制、熏烤、煎炸、霉變類食物等,這些對預防癌癥復發轉移都是很重要的。
總結:癌癥比較“難搞”,很容易復發轉移,增加治療難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所以我們要盡可能地降低其轉移復發的風險,如果不幸還是發生了,也別氣餒,及時通過規范治療,還是可以有效延長生命的,所以別輕易放棄。
參考資料:
[1]《腫瘤復發轉移有三大原因,專家說可以這樣預防》.健康時報網.2020-08-13
[2]《四癥狀識別腦轉移》.健康時報.2020-07-24
[3]《癌癥容易脊柱轉移》.健康時報.2019-08-20
[4]《乳腺癌轉移也能治》.健康時報.2018-11-16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