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26年前,拿著一紙診斷書,48歲的賴長東被確診為腎癌,醫生斷言他最多只能撐一兩年,勸他做好心理準備。
然而,26年過去,賴長東不僅熬過了最艱難的頭兩年,還斷斷續續經歷了4次癌癥手術,現在74歲的他身體依然硬朗,與旁人談笑風生,絲毫不似那個被“死神”盯上的人。
談及自己的抗癌歷程,賴長東坦言,其實他并沒有什么治癌秘方,不過是相信醫生,相信科學,相信自己。他說道:“面對癌癥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治療,飲食均衡,就一定可以戰勝。”
癌癥≠絕癥,先別自己嚇自己
北京腫瘤醫院劉巍教授表示,癌癥是一種慢性病,它具備慢性病的普遍特點。比如發病原因復雜、多種危險因素并存、潛伏時間長、病程長、造成身體功能障礙等等。
根據臨床數據統計顯示,全球死亡率最高的四類慢性病,癌癥占比為28.1%,心血管疾病占比為27.1%。雖然兩者相差不大,但大眾明顯對癌癥更為恐懼。根本原因在于,大眾沒有意識上癌癥是慢性病的這個前提。
得了心腦血管疾病,大眾明白不能根治,要跟疾病長期共存。而得了癌癥,很多患者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根治。事實上根據慢性病的特點,癌癥不進行根治,若采取帶瘤生存的治療措施,同樣具有積極的意義。
因為從疾病本身的角度看,目前治療癌癥的多種方法,都會給人體免疫力帶來一定的負面傷害。而且持續的治療過程中,可能會持續傷害免疫力。如果根據疾病的特點,采取不過分激進的治療方式,既不會傷害患者自身,同樣對癌癥也控制在合理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患者的身體和癌癥達到了某種微妙的平衡,帶瘤生存也就具備了實際意義。
得了癌癥,三個條件符合一個,都算比較“幸運”
臨床上,每個人的病情都有很大差異性。如果癌癥患者屬于下列三種情況之一,那么治療的有效性就會更明顯。
1.分期早
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于癌癥的治愈很關鍵。癌癥在臨床上有分期,分期越早的癌癥,由于疾病初始,因此根治的可能性就越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期越晚的癌癥,治療難度大,根治的可能性也越低。所以如果能早期診斷并發現疾病,這對于患者來說是最大的幸運。
2.惡性程度低
癌細胞類型千差萬別,不同類型的癌癥的惡性程度有高有低,同一類型癌癥的惡性程度,同樣也有高有低。如果是惡性程度低的癌癥,它分化和增殖的速度就比較慢,對周圍組織的傷害相對較小。在采取治療措施后,根治的可能性也更高。
3.腫瘤對治療敏感
這一點同樣取決于癌癥的種類和癌細胞的類型。簡單來說,有些腫瘤對藥物或者放射性治療很敏感,采取治療措施后即能殺滅癌細胞。但同樣也有癌癥對治療不敏感,無論是放射療法還是藥物治療,要么起到的作用很小,要么就根本不起作用。
所以在臨床上,如果上述三種情況,癌癥患者占了其中任意一條,治療效果就會大大增加。
得了癌癥,為什么有人可以挺過很多年?
當然,上述三種因素是不可控的。對癌癥患者而言,不管處在什么階段,是什么類型的癌癥,要想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必須要做好以下4點:
1.規范治療,選對治療方式
規范治療的前提是,要準確判斷出癌癥的發病處在哪個階段,這需要患者到正規的醫院就診。目前的治療方式主要是手術、放療、化療以及靶向治療和免疫療法,除此之外,在晚期階段,還有采取中醫藥方式的姑息療法等。采取什么治療方法,要根據癌癥的病情處在什么階段。在治療期間,患者不能盲目地聽信偏方,也不能因為恐懼而抗拒治療。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安排,要從實際的病情出發。
2.改變不良習慣,遠離致癌誘因
多數癌癥都是由于長期的不良習慣,諸如抽煙、酗酒、長期高脂飲食等因素促成的。在發病之后,患者應該遠離致癌誘因,否則即使治療效果不錯,也有可能會復發。例如浙江的一名的結直腸癌患者,患病之前就有飲食不節制的習慣,由于發現較早所以治療效果不錯。但該患者在治療后依舊沒有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最終促使了癌癥復發。
3.調整飲食,適度運動
癌癥患者的飲食,要以康復為中心,所以一定要保證營養均衡,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微量營養素的供應必須得以保證。同時,要根據患者實際的治療階段,做到飲食攝入量的調整。如果有食欲下降的狀況,可以調整食物形態,將食物切碎或做成泥,以流質食物為主。若吃不下食物,可以通過管飼或者靜脈營養供給的方式來攝入食物。總之,一定要保證食物的攝入能夠維持患者體能運轉。
飲食之外,癌癥患者在治療后的康復階段還應適度運動。要從低強度的運動開始,比如散步、做家務、太極拳等方式。在身體許可的方式下,患者可以適度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不必刻意計算和控制運動量,要根據身體的實際情況來決定運動的時長和強度。
4.保持樂觀積極心態
樂觀的心態有助于激活患者身體的免疫機能,進而有助于患者的盡快康復。癌癥患者應該放松自己的身心,以積極的態度去應對身邊的諸事和變化。情緒越開朗,康復也就越快。最顯著的例子便是,有些患者的癌癥類型明明很嚴重,但擁有積極的心態,卻能長期與癌癥共存。
所以在癌癥的治療上,首先要認清癌癥的發病特點,其次要采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尤其在康復階段的各種調理,更要做到有效而準確。患者不要糾結自己還能活多久,關鍵是要以平和的心態去積極面對。只有做到不放棄,才能迎來曙光。#健康明星計劃##腫瘤科普排位賽##謠零零計劃#
參考資料:
[1]《癌癥是一種慢性病》.中國抗癌協會,2016-4-5
[2]《癌癥患者應該怎樣吃?》.澎湃新聞,2020-3-2
[3]《得了癌癥活多久,專家忠告記心頭》.健康生活
[4]《癌癥患者可做哪些運動?》.聯合早報,2021-3-1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