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EGFR)單抗已成為轉移性結直腸癌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抗EGFR 單抗通過特異性抑制 EGFR 下游信號通路發揮抗腫瘤效應,在 RAS/BRAF 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中應用廣泛同樣。
皮膚不良反應是抗EGFR單抗的主要不良反應。根據國外的臨床研究顯示,>80% 的患者使用抗 EGFR 單抗后會出現特征性的皮膚不良反應。2018 年我國臨床研究也顯示,抗EGFR 單抗的皮膚不良反應發生率高達 81.4%,其中≥ 3 級皮膚不良反應占 25.8%。抗EGFR單抗 主要的皮膚不良反應包括:丘疹膿皰型皮疹、甲溝炎及皮膚干燥瘙癢等。
與此同時,在接受抗 EGFR 單抗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中,皮膚不良反應(尤其丘疹膿皰型皮疹)的發生率和嚴重度與腫瘤靶向治療的臨床療效和生存率有關。
引起皮膚不良反應的機制
【皮膚不良反應臨床表現和分級】
抗 EGFR 單抗的皮膚不良反應主要包括丘疹膿皰型皮疹、皮膚干燥、瘙癢、甲溝炎、毛發異常、結膜炎、黏膜炎、毛細血管擴張及光敏現象,其特征性的不良反應被描述為 PRIDE 綜合征 [ 包括抗EGFR 單抗導致的丘疹膿皰(papulopustules)和(或)甲溝炎(paronychia)、毛發生長調節異常(regulatory abnormalities of hair growth)、瘙癢(itching)和干燥(dryness)]。個別病例報道可出現重癥藥疹(Stevens-Johnson 綜合征及中毒性大皰表皮松解癥)。
01 丘疹膿皰型皮疹
注 BSA :體表面積(body surface area)
02 皮膚干燥和瘙癢
03 甲以及毛發改變
【皮膚不良反應的治療】
01 丘疹膿皰型皮疹的治療
外用藥物:(1)當皮疹中存在膿皰時,首選抗生素類外用藥,如克林霉素、紅霉素、夫西地酸或復方多粘菌素 ;(2)當皮疹未見膿皰且僅有紅斑丘疹時,可首選糖皮質激素類及鈣調磷酸酶抑制劑類藥物,面部首選鈣調磷酸酶抑制劑類,如 1% 吡美莫司乳膏和 0.03%~0.1% 他克莫司軟膏;
軀干四肢首選糖皮質激素類,根據嚴重程度,可從弱效激素如丁酸氫化可的松和地奈德乳膏開始,無改善再選擇糠酸莫米松乳膏和丙酸氟替卡松乳膏等中效激素。
口服用藥:主要為四環素類抗生素,可使用米諾環素、多西環素,盡量避免和維A酸類藥物使用。
02 皮膚干燥和瘙癢的處理
03 甲溝炎的治療
【皮膚不良反應的預防】
01 一級預防
02 二級預防
參考文獻:
抗 EGFR 單抗治療相關皮膚不良反應臨床處理專家共識(2021年版).實用腫瘤雜志.2021.36(3):195-20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