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病前覺得飯不夠吃,患病后發愁飯吃不完……”說這話的,是曾因治療導致的副反應而食欲不振的患者張德明(化名),“不過啊,現在調理的可好了,吃嘛嘛香!”
張德明患有前列腺癌,放療后情況依舊不太好,遂又進行了內分泌治療。治療期間,張先生總是感到胃脹不適、口干口苦,甚至到了影響食欲的地步。
吃不下飯加上治療的痛苦,張先生變得面黃肌瘦,每天愁眉苦臉。雖然每次吃飯想著盡量多吃一些,但胃部的不適令他的飯量大大縮減,“不吃飯胃也漲得慌,更別提吃飯了,每天吃兩口就感覺撐得要想吐”。
這樣一來,一家都非常焦慮,但又不知該如何是好。同病房的病友建議張先生可試試中醫。雖然不太相信,無奈之下,抱著試試的心態,張先生還是掛了號。
診脈后發現,張先生的癥狀是由于肝脾不和,瘀毒內結導致的。遂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幫助張先生調和肝脾,化瘀解毒。
服藥半個月后,張先生的食欲就有了明顯好轉,胃脹的感覺也在漸漸減輕,但仍有口干的情況。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上了鱉甲、地骨皮等來幫患者滋陰退熱、軟堅散結。
服藥一個月后,張先生口干癥狀有所好轉,胃脹、食欲不振等情況完全消失。困擾許久的麻煩解決了,張先生非常激動:“其實我之前也去其他中醫院看過,老是覺得效果不太好,換了好幾個醫生都不行。”
原來,張先生在放療之初就想過中藥介入治療,但尋了幾家醫院看診都沒什么療效,便覺得中醫藥對癌癥作用不大,“我還跟病友說,中醫好像沒啥用,他就舉了好多例子說李教授有多厲害,也是覺得沒辦法了才想過來試試,我現在只慶幸我來了!”
此后張先生一直堅持服藥,至今已兩年有余,病情十分穩定,身體狀況良好。
為什么之前吃中藥沒用,現在效果這么好呢?是醫生的問題嗎?
患者們在看診時容易陷入誤區,覺得多方對比,找不同的醫生嘗試用藥效果會更好。實際上,找到一個好中醫,有療效的話就最好就堅持治下去,不要輕易換大夫。
時間久了,醫生對你體質了解了,用藥就會更加得心應手,效果自然就會更好。每個醫生治病思路不同,如果換來換去,每個醫生都要重新了解病情,重新換思路治療,就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頻繁換醫生、三天打漁兩天曬網的治療方式是許多人覺得中醫藥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所以在看診前最好多打聽情況,覺得治療效果不錯就要信任大夫。昨天我也在文章中特意說過這個問題,沒看過的大家可以看一看:吃了一周中藥,效果不大,聽別人說有名醫,換!醫生:萬萬不可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