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目前全球第六大常見惡性腫瘤,尤其在中國,肝癌是最致命的癌癥之一,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不到20%!著名音樂人趙英俊,影星吳孟達,以及大家熟知的傅彪,臧天朔,師勝杰等,都因為它紛紛不幸離世,讓人們對這種癌癥談之色變。
目前針對晚期疾病和局部治療進展的患者的通用標準治療是索拉非尼、樂伐替尼或阿特珠單抗加貝伐單抗的全身治療。但是這些療法都存在兩個無法避免的問題,一是副作用,二是一段時間后產生耐藥性,因此全球都在研發療效更好同時安全無創且長期有效的新型治療手段。
近日,美國Novocure傳來喜報!抗癌黑科技-電場療法為肝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疾病控制率91%!抗癌“黑科技”電場療法成功挑戰肝癌!
2021年7月1日,美國Novocure公司公布了其顛覆性的抗癌技術–電場療法治療肝癌的2期臨床試驗(代號為HEPANOVA)最新數據,結果非常振奮人心。
這項試驗共招募了27例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患者均為預后非常不良的,一半以上(14例,52%)的患者嚴重肝功能不全,甚至還有6名患者(22%)預計生存期不到3個月,可以說是臨床上極難治的患者。
這些患者接受電場療法-TTFields (150 kHz) 治療,并伴隨標準護理索拉非尼(400 毫克,每天兩次)。
結果顯示:
在21例可評估患者中,客觀緩解率達到9.5%,是索拉非尼單藥治療歷史對照組的兩倍以上,疾病控制率為76%,高于歷史對照組的43%-52%;
在完成至少12周腫瘤電場療法治療的11例患者中,客觀緩解率為18%,疾病控制率高達91%。在意向治療患者中,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5.8個月,中位至進展時間為8.9個月,高于歷史對照組。一年生存率達到30%。
另外,電場療法非常安全,大部分患者僅出現電場治療相關的皮膚毒性。
Novocure的首席科學官Uri Weinberg博士表示,“數據表明,與腫瘤電場療法或抗PD-1療法單藥治療相比,兩者的聯合可提高腫瘤緩解,因此我們對腫瘤電場療法聯合免疫療法治療肝癌的潛力特別感興趣。我們打算盡快啟動一項隨機對照試驗。”
下一步,美國將開展一項關鍵性3期試驗,探索在肝癌患者中,腫瘤電場療法聯合標準治療(包括免疫療法)的療效,我們期待更多的臨床試驗數據出爐,也期待電場療法能早日獲批肝癌的新適應癥,給病友們帶來更多的選擇和希望。
美國抗癌黑科技-電場療法
與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完全不同,腫瘤治療場療法可以選擇性地針對參與癌細胞分裂的蛋白質的電特性,將電場調整到特定頻率,可以精準的破壞各類處于快速有絲分裂的癌細胞,
從而阻止癌細胞增殖生長,最終癌細胞會受到損害并最終自發死亡,這種獨特的阻止癌癥進展的機制經過二十年的臨床研究數據證實,可以顯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并且副作用比傳統治療要低得多。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過去說能用電流,電磁治療癌癥的,大都是騙子,包括現在,仍然有一些用能用電場和氣場無所不治的“大神棍”。而美國的電場療法早在2011年就已被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新診斷的膠質母細胞瘤以及2020年新增的適應癥惡性胸膜間皮瘤。
好消息是2020年5月,美國抗癌黑科技腫瘤電場療法-Optune順利通過了在中國獲得的臨床研究豁免資格,這在正式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中文名稱為愛普盾。
上市國家:
美國,日本,中國(內地,香港)
電場療法是如何治療肝癌的?
電場療法治療肝癌的方式非常簡單,接受電場治療的肝癌患者只需要在腹部,背部和兩側腰部貼四個換能陣列,這些換能器陣列可以非侵入性地向腫瘤病灶輸送電場,甚至在患者晚上睡覺的時候,電場也會持續的殺滅腫瘤細胞,患者在治療期間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運動。
那么電場真正的抗癌原理是什么?
我們知道,癌細胞是一群快速有絲分裂,不受控制惡性增殖的細胞。
我們在初中生物課上都學過,細胞分裂的時候是通過紡錘體把染色體拉到兩端,形成兩個新的細胞。而紡錘體,就像一條繩索,是依靠微管蛋白根據自身的極性規律聚集成簇形成的,幫助癌細胞完成快速的分裂.
那當我們把電場施加到癌細胞上的時候會發生什么呢?
我們看到:
在癌細胞分裂的中期,電場影響微管蛋白聚集成簇,阻止紡錘體形成,導致染色體無法正常分離;
在癌細胞分裂的末期,電場將電荷推向分裂細胞的頸部,破壞癌細胞結構。
這兩種作用機制導致的最終結果都是抑制癌細胞正常分裂,最終出現表面膜起泡,癌細胞破裂,死亡。
而更重要的是,這種治療方式不是僅針對局部腫瘤病灶,而是全面掃蕩體內存在的癌細胞,把敵人殺個片甲不留。
如果上面的兩張圖不夠直觀,下面這張動圖展示了施加電場后癌細胞的死亡現場可能會更加大快人心。
▲分裂不能完成,癌細胞起泡、破裂,死~
電場療法還可以治療哪些癌癥?
這種全新的療法之所以被譽為是史無前例的,是因為不僅安全有效,其獨特的抗癌原理更是適用于所有的實體腫瘤。
除了已經獲批的膠質母細胞瘤和惡性間皮瘤,研究人員正在積極的對常見的實體瘤開展臨床試驗,其中包括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胰腺癌已開展三期臨床試驗,卵巢癌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即將進入三期試驗,肝癌正在進行二期試驗。這些癌癥都已經取得了非常振奮人心的臨床數據。
此外,在2020年1月9日,中國再鼎生物聯合美國Novocure腫瘤學公司正式宣布,第一名胃癌患者已參加了一項2期試驗性臨床試驗,這是專門針對中國的胃癌患者開展的,將評估腫瘤前瞻療法-電場治療聯合化學療法作為胃腺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計劃2期胃癌試驗在大中華地區招募約50名患者。
至此,電場療法已獲批三大適應癥,并在六大常見實體腫瘤中開展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能給癌癥患者帶來顯著的生存獲益。
國內患者如何接受電場療法?
目前國內的患者可通過以下三種方式接受電場治療:
1.在醫院接受正規治療。電場療法目前已經在美國,日本等多個國家獲批上市,國內也已經獲批上市,國內患者可前往指定醫院進行正規治療。(價格較高,可聯系醫學部咨詢指定醫院名單)
2.參加臨床試驗。
目前電場療法在全球仍屬于前瞻性研究,國內和國際都開展了大量的臨床試驗,想接受治療的患者可以直接聯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進行初步評估。
3.日本ECCT療法。日本作為醫療技術發達的國家之一,依據電場原理引進另一種設備,稱為ECCT,經濟條件有限的患者可以考慮。
需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美國的電場療法稱為TTF,是被FDA批準的以及獲得眾多臨床試驗數據的權威腫瘤治療方式。而日本的電場療法稱為ECCT依據電場的原理研發的,目前暫時沒有大型的臨床試驗數據,在日本被再生醫療法批準,作為癌癥的輔助治療設備,預防癌癥復發,延長生存期。
這兩種電場療法在適應癥和價格方面都存在較大區別,我們為大家整理了一張對比表:
此外TTF的費用相對較貴,日本的ECCT設備一套9萬人民幣左右,可購買回國內長期使用。患者可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等綜合因素合理選擇。
希望電場療法的最新數據能給病友們帶來新的希望。不過,肝癌其實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對于晚期肝癌患者,現在醫學界更提倡通過多種治療手段進行綜合治療,包括局部放化療、靶向和免疫等,需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綜合考慮,量身定制。
因此,在如何選擇最佳治療方案和用藥上應該求助于國內外權威專家,這樣才能讓廣大癌友們少走彎路,得到最大的臨床獲益。
肝癌并不可怕,希望大家堅定信心,通過規范合理的治療,獲得更長的生存期!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