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胃脹、不消化,這是很多人都會遇到的事,但聽了下面這個真實案例,每個人都該敲響警鐘:癌,真的可以來得猝不及防。
37歲的李先生,一年多前,在當地就被診斷出了胃癌,懷著復雜的心情他跑遍全國各地接受了長達1年多的治療。治病過程可謂一路艱辛!
出現胃脹、不消化等常見癥狀該如何對待?胃疾病檢查需要注意什么?針對這些常見的問題,小編邀請我院專家來詳細解答。
本期專家
劉 鶯 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
付 強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老胃病”最好去查查胃鏡
2019年,李先生覺得吃完飯肚子一直不消化,偶爾犯惡心,但沒有在意,靠著吃胃藥解決。
2020年4月,他明顯感覺到胃口變差了很多,在家人建議下,他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普外科找到付強,入院后,做了胃鏡和病理診斷,最終確診為“胃印戒細胞癌”,印戒細胞癌屬于特殊類型的黏液分泌型腺癌,一般在胃腸道、乳腺等部位發生。其中,胃印戒細胞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胃癌。
李先生至今仍有些疑惑:“平時自己沒有什么不良飲食習慣,家族里也沒人得胃癌,也許是因為吃飯不規律,但這也是很多人都有的情況。”不死心的他隨后踏上了求醫之路。直到病理被多家醫院證實才又回到河南省腫瘤醫院繼續治療!
入院后,經我院多學科會診(MDT),專家建議接受轉化治療,然后看治療情況決定有無手術切除機會。
從2020年5月開始,李先生就決定休病假,接受一系列個體化治療。
根據治療方案,李先生接受了7個療程的化療,經MDT重新評定后,化療達到了降期降級的目標,隨后,李先生接受了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將腫瘤切除。術后,他開始做化療,目的是為了防止復發轉移。
李先生慶幸,這一路艱辛終于熬過來了。
即使在出院后,李先生仍然需要先接受3個月一次的定期隨訪,再根據復查情況,調整隨訪時間。
早期胃癌癥狀不明顯
付強說:“如果反復出現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一些胃部不適的情況,就要注意了,有一部分早期胃癌會有上述癥狀。”
出現這些癥狀時,可能胃癌已經來敲門!
一、明顯消瘦、貧血;
二、噯氣、腹脹、食欲減退;
三、嘔血、黑便、大便潛血陽性;
四、腹部出現固定的包塊;
上述4種情況不一定同時存在,只要出現其中之一,特別是出現在40歲以上的患者需要警惕,及時到醫院進行必要的檢查。
這些“利器”可以查到早期胃癌
劉鶯說:“胃鏡、CT、腫瘤標記物是檢查胃癌的常用手段。”
胃鏡:病理檢查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所有胃癌的確診都需要通過胃鏡檢查來進行病理診斷。胃鏡不僅可以通過組織活檢明確病變性質,也可以提供定位診斷,明確腫瘤的位置。
CT:CT檢查能夠顯示腫瘤部位,腫瘤腔內和腔外生長的范圍,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局部淋巴結情況以及腹部其他臟器轉移情況等。CT主要適用于胃癌診斷明確后的臨床分期或者治療過程中的療效評估,了解腫瘤的范圍,從而指導臨床治療。
腫瘤標志物:胃癌常用的血清學標志物包括CEA、CA19-9、CA72-4等。血清學標志物對早期胃癌檢出的敏感性較低,不能單獨用于胃癌的篩查和早期診斷。但可以協助判斷胃癌患者的復發轉移。
五大類高危人群需檢查
劉鶯建議,若符合以下高危因素,必須提高警惕,改變吸煙、飲酒、高鹽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
1、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5、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專家簡介
劉鶯,腫瘤內科
主任醫師,腫瘤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約翰 · 霍普金斯醫學院博士后,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腫瘤康復分會食管癌專家委員會副主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準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委員。對消化系統中流診斷治療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及先進的治療理念。
付強,
普外科副主任醫師,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微創外科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消化道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等,河南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省抗癌協會骨及軟組織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腹部腫瘤、腹膜后腫瘤、特別是胃癌、胃腸間質瘤和結直腸癌的精準微創手術治療。
END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