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一則一家銀行有一百多名員工在體檢中被查出有肺結節,3名被確診肺癌的新聞成了熱點。
其實,不少人都會在健康體檢中被查出有肺結節存在。而這些患者看到肺結節的診斷結論,都會馬上聯想到肺癌。于是就會陷入恐懼之中。
還有不少人會上網,查百度,結果發現很多人都說肺結節和肺癌具有密切的關系,于是就更害怕了,甚至有部分人就此病倒,一蹶不振。
那么肺癌和肺結節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查出肺結節之后,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肺結節的定義
其實,肺結節并不是一個單獨的病名,它其實是一個影像檢查的術語,指的是在進行肺部CT檢查時,發現肺部存在有結節陰影。
肺結節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尤其是現在隨著檢查手段的發展,影像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低劑量螺旋CT檢查的普及,肺結節的查出率越來越高。
肺結節是指經過影像學檢查,發現表現為直徑小于或等于30 mm的局灶性、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或亞實性肺部陰影,不伴肺不張、肺門淋巴結腫大或胸腔積液。
如果發現了直徑超過30mm,那么就不再稱之為結節,而是直接稱之為腫塊。
肺結節的病因
很多人誤以為肺結節就是肺癌,其實,肺結節可以分為良性和惡性結節。其中良性結節,可能是結核病所致的的結核瘤;肺內炎癥導致的炎性假瘤;少見的錯構瘤,硬化性血管瘤,囊腫,曲菌球、淋巴結等。
而惡性的結節,大多數是肺癌,包括了肺腺癌、肺鱗癌、以及小細胞肺癌等,其次是轉移性的惡性腫瘤。
一般來說,肺內的小結節,大多數為良性的病變。
肺部結節的分類
1.按照結節大小分:
微小結節<5毫米;
小結節5-10毫米;
肺結節10-30毫米;
肺腫塊>30毫米。
2.按照肺結節的密度分:
純磨玻璃結節:在肺窗或縱隔窗上均無實性成分,肺葉密度局限性增高,未遮蓋血管影和支氣管影的結節。
混合磨玻璃結節:在肺窗和縱隔窗上均具有實性成分的結節。
實性結節:在肺窗和縱隔窗上全部結節內是密度比較均勻的軟組織密度,遮蓋掉了血管影和支氣管影。
肺結節的發展轉歸
1.良性結節
會有兩種結局
結節逐漸變小、最后完全消失。
結節保持不變,或者緩慢增長,但性質保持不變。
2.惡性結節
首先會繼續增大,待足夠大的體積時會新生很多血管,腫瘤可以通過新生的血管和淋巴管發展為轉移。
肺結節的處理方式
根據最新的《肺癌篩查與管理中國專家共識》,根據肺結節的不同類型,分別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1.實性結節
(1)小于等于4 mm的結節,應在12個月后進行影像復查,進行隨訪觀察。、;
(2)4~6 mm的結節應在6-12個月后;或者8-24個月后,進行兩次重新評估,若無變化,無須進一步隨訪;
(3)6~8 mm的結節在3-6個月、9-12個月、24個月時,進行影像學檢查隨訪觀察。
(4)8mm以上的實性結節,需要繼續進行增強CT或PET-CT檢查,以對其惡性程度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如果低度可疑惡性結節,則可進行后續隨訪觀察;如果是高度可疑惡性結節,則需要進行活組織穿刺檢查或外科切除。
2.純磨玻璃結節
(1)小于等于5mm的結節,在6個月后進行影像學復查,隨訪觀察;
(2)大于5小于等于10mm的結節,3個月后進行影像學復查,隨訪觀察;
(3)10mm以上的結節,需要盡快進行活組織穿刺檢查或者外科切除。
3.多發混合磨玻璃結節
(1)至少1個大于5mm但小于10mm者,需3個月后進行影像學復查,隨訪觀察;
(2)其中有一個大于等于15mm者,需要進行PET-CT檢查判斷良惡性,高度懷疑惡性者,需要進行活組織穿刺檢查或外科手術切除。
4.孤立性的混合磨玻璃結節
(1)小于等于8mm者,需要第3、6、12個月后進行影像學復查,隨訪觀察;
(2)大于8mm者,需要3個月后進行影像學復查,隨訪觀察。
隨訪過程中有意義的肺結節大小改變
當肺結節的平均直徑增加或減少>2 mm(近似到最接近的毫米值)時可以確定肺結節大小有變化。對一些邊界難以區分的結節,直徑的細微改變不能可靠地反映結節大小的變化
判斷結節的階段性生長應使用最近一次的CT掃描,但評估結節的長期生長時,推薦與更早的檢查進行對比,以增加對比的可靠性。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