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為什么化療的患者需要定期復查血常規呢?

    今天一位外地的患者家屬微信上給我發來一張血常規的結果,我一看嚇了一跳,這個患者是一位肺小細胞癌的患者,2019-12-20剛開始第一次化療,采用依托泊苷+順鉑化療方案,化療結束后回到當地去。

    出院時復查血常規白細胞、中心粒細胞一切正常,網織紅細胞偏低,意味著患者的骨髓抑制存在,外周血中白細胞肯定會下降,當時千叮萬囑,最多3天,一定要復查血常規。患者家屬滿口答應。

    結果今天發來血常規:IV度骨髓抑制,問他為什么沒有按規定3天查血常規而是整整出院后一周才復查血常規。患者家屬的答復是“太忙了,忘了。”對于這種情況,我們不知該說什么,在這里對化療后骨髓抑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吧。


    化療后骨髓抑制是惡性腫瘤放、化療的主要不良反應,臨床表現為骨髓造血細胞及外周血細胞數的減少,不僅會延長下一次化療時間,而且甚至有可能會并發嚴重感染危及生命。

    幾乎所有患者化療后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如白細胞、中性粒細胞一般在化療后7天開始減少,至10-14天達最低點,在低水平維持2-3天后緩慢回升,至第3-4周恢復正常。而血小板降低則比粒細胞稍晚,下降迅速,在2周左右達最低點后又迅速回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抗癌藥物急性及亞急性毒性標準,依據外周血中白細胞、中性粒細胞、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數值水平的高低,將骨髓抑制程度分為0-IV度共5個級別。如圖所示該患者屬于骨髓抑制IV度,需立即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以生白治療。

    但是,在臨床工作中我們也常常遇到部分患者化療后骨髓抑制期超長,骨髓抑制嚴重程度高,血象回升異常緩慢,究其原因,可能存在以下幾點。

    • 1、化療藥物劑量應用過大,化療方案中對每個藥的劑量有規定的,以體表面積計算,但多項研究表明體表面積與部分化療藥物的細胞毒性缺少明顯相關性。
    • 這類化療藥物的治療窗比較窄,藥物劑量小意味著療效降低,而藥物過量,則可導致明顯的不良反應,這就需要通過對化療不良反應的監測來實行藥物的個體化,骨髓抑制的嚴重程度便是良好的監測指標。因此在治療期間,需根據患者血象變化進行藥物劑量調整。
    • 2、感染,感染是惡性腫瘤患者骨髓抑制期最常見的并發癥,病原可以是細菌、真菌、病毒及其他一些機會微生物等,以細菌多見,且往往以機會致病菌及多重耐藥菌感染為主。
    • 嚴重的感染不僅會消耗正常細胞,還會進一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致使骨髓抑制期延長,此時需要積極抗感染治療,并且在無禁忌的情況下給予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等促進血象回升。
    • 3、個體差異,不同患者的性別、年齡、肝腎功能等均可對藥物的功效及不良反應程度產生影響,由于患者自身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化療過程中,骨髓抑制的程度也不盡相同,部分患者在化療期間出現嚴重的骨髓抑制,可能與患者本身個體差異有關,這時需要調整化療方案甚至換藥。
    • 4、并發血液系統疾病,對于長期骨髓抑制,血象回升緩慢的患者,在除外了感染等因素后,還應考慮到是否血液病的可能,而應盡早復查骨穿,明確診斷。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會極度重視患者血常規的結果,對患者家屬的三番五次的提醒,也是為了減少骨髓抑制對患者帶來的傷害。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