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一種多見于老年人的癌癥,發病高峰在70~80歲左右。不過在2008~2012年間,上海肺科醫院接連接診了3位40歲左右的肺癌患者,他們患的還都是在肺癌中相對少見但十分兇險的小細胞肺癌[1]。
這3位患者,一人根本不吸煙,另外兩人吸煙也不算很多,每天不到一包,按理說不會讓他們這么早患上肺癌。那導致他們患癌的原因是什么呢?肺科醫院的周彩純教授注意到,這三位患者都在江蘇興化市的一家蚊香廠工作。
蚊香是我們常用的一種驅蚊工具,種類很多,有電熱的蚊香液、蚊香片,還有傳統的盤香等等。現在的蚊香中,主要的有效成分都是擬除蟲菊酯類化合物。在2007年以前,國內的蚊香中還經常添加八氯二丙醚,用來增強菊酯的殺蟲效果,它在受熱時會分解產生致癌物,主要誘發的就是小細胞肺癌。
由于存在致癌的風險,國家已經在2007年全面禁止了八氯二丙醚的使用,目前市面上合格的蚊香產品應當是不含這一致癌物了。不過蚊香在使用中依然是有一些健康風險的。
首先就是傳統的盤香。盤香在使用中需要點燃,通過燃燒產生的熱量把菊酯等有效成分揮發到空氣中,驅趕殺滅蚊蟲。除了釋放有效成分除蟲菊酯,蚊香在燃燒過程中還會產生許多其他的物質,比如多環芳烴等揮發性有機物,大量的可吸入顆粒物等等。可以說,除了里面不含尼古丁,跟吸二手煙也差不了多少。
蚊香燃燒產生的這些物質,會對人體產生各種有害的作用。像多環芳烴,本身就是一種致癌物。而可吸入顆粒物,短期內會刺激呼吸道,誘發哮喘,長期接觸也會增加肺癌風險。在中國臺灣進行的一項研究中,每周有3天以上使用盤香的人,肺癌風險比不使用蚊香的人高了2.78倍[2]。
傳統的蚊香因為需要燃燒,會產生許多有害物質,不用燃燒的電蚊香也并非絕對安全。蚊香中的有效成分擬除蟲菊酯,對人的神經系統還是有一定毒性的。一般成年人可以通過肝臟快速將其代謝掉,不會受到影響,但兒童可能會更為敏感,比如接觸后出現感覺異常[3]。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貓對擬除蟲菊酯的代謝能力很差,容易出現擬除蟲菊酯中毒。家里有“主子”的朋友,各種蚊香就都不要用了。
另外,還有研究發現擬除蟲菊酯暴露可能造成兒童的肺功能下降[4],還可能跟成年人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有關[5]。
但是話說回來,蚊香也不是不能用。畢竟蚊蟲叮咬本身對我們的健康也是個不小的威脅。不說靠蚊子傳播的各種傳染病,單就一只蚊子在耳邊嗡嗡嗡,讓人整宿整宿睡不好,被動熬夜,就能造成不少健康問題。兩權相害取其輕,該用蚊香時還要用。但在使用蚊香時,還是要注意一下:
- 選擇正規廠家的合格產品;
- 盡量使用電蚊香,產生的有害物質要比盤香少很多;
- 不要長時間使用,使用時注意通風。
參考文獻:
[1]. Zhang J, Qi H W,Sun Y P, et al. Mosquito coil exposure associated with small cell lung cancer:A report of three cases[J]. Oncology letters, 2015, 9(4): 1667-1671.
[2]. Shu-Chen C,Ruey-Hong W, Li-Jie S, et al. Exposure to mosquito coil smoke may be a riskfactor for lung cancer in Taiwan[J].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8, 18(1):19-25.
[3]. ?aglar A, Er A,Ulusoy E, et al. A Child with Severe Paraesthesia due to Pyrethroid Exposure: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Topical Vitamin E/Piretroid Temasina Bagli CiddiParestezisi Olan Bir Cocuk Olgu: Topikal Vitamin E ile Basarili Bir Tedavi[J].Journal of Pediatric Emergency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2020, 7(2): 80-83.
[4]. Rathore P,Sheikh S A, Lathiya N. EFFECT OF INSECTICIDES (PYRETHROIDS) ON LUNG FUNCTIONPARAMETERS IN SCHOOL CHILDREN[J]. Pakist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17, 13(1):26-29.
[5]. Bao W, Liu B,Simonsen D W,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exposure to pyrethroid insecticidesand risk of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the general US adultpopulation[J].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0, 180(3): 367-374.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