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化療結束回家后,身上長了許多紅疹子,特別癢,我應該怎么辦?
皮疹是腫瘤患者化療結束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出現這些情況后要及時告知醫生和護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聽從護士的生活護理指導,癥狀很快可以緩解,化療藥停止使用后,這些癥狀都會消失,不必太過擔心。
一、皮疹的定義
皮疹是一種皮膚病變,是從單純的皮膚顏色改變到皮膚表面隆起或發生水皰等。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包括斑疹、丘疹、玫瑰疹和蕁麻疹等。化療藥物通過靜脈進入患者的體內,它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會對正常細胞造成非常大的損傷,并且還會造成骨髓抑制,導致身體內的白細胞計數減少,所以這樣就很容易導致皮膚粘膜發生炎性反應,從而造成藥疹的發生。
二、化療后常見的皮疹臨床表現
1.痤瘡樣藥疹:多發生于面部及胸背部,多由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引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單獨或與傳統化療聯合已成為治療結直腸癌和頭頸胸部腫瘤的廣泛抗癌藥物。常見的引起痤瘡樣藥疹的EGFR抑制劑有吉西他濱、厄洛替尼、西妥昔單抗。
2.麻疹樣藥疹:為散在密集紅色、米粒大的斑疹或斑丘疹。多種化療藥物可導致輕度非特異性麻疹樣藥疹,如硼替佐米、來那度胺、克拉屈濱、氟達拉濱、吉西他濱、培美曲塞、阿糖胞苷等。有報道稱,阿糖胞苷綜合征多發生在阿糖胞苷注射后24小時內。
3.剝脫性皮炎:為嚴重型藥疹,其特點為全身皮膚呈現彌漫性潮紅、腫脹,易感染,皺褶部位易出現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口腔黏膜有水皰糜爛,眼結膜水腫、分泌物多、畏光。
4.多形紅斑型藥疹:很多化療藥物大劑量治療可導致多形性紅斑,如氮芥、氨甲蝶呤、博萊霉素、依托泊苷等,通常需停藥。
5.手足綜合征:常見癥狀包括手、足皮膚瘙癢、末端疼痛、皮膚紅斑、麻木等。
三、皮疹的分級及治療
四、日常護理
-
建議患者每天兩次在身體皮膚干燥部位涂抹不含乙醇的潤膚乳,盡量減少日光暴曬,外出活動應涂抹spf值至少為十五的物理防曬霜,因為暴露在日光下的部位皮疹較為常見,也較為嚴重。
-
穿舒適的衣物,貼身的衣物最好選擇全棉材質,可以減少對皮膚產生刺激性。禁止穿戴不通風材質、化纖材質、毛織品材質的衣物。
-
注意皮膚衛生,勿用熱水或肥皂清洗皮損,不亂用刺激性止癢藥物。
-
禁食酒類、辛辣刺激性食品,避免魚蝦等易于致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
不要抓破皮疹,特別是有水皰和丘疹的部位,只要有一點損傷就有感染的危險。由于患者夜間常無意識地去抓它,建議把指甲剪短。
手足綜合征護理小貼士
-
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手部和足部的摩擦及接觸高溫物品,患者不要穿緊而不合腳的鞋子;要避免手和足的摩擦和受壓;避免激烈的運動和體力勞動;減少手足接觸熱水的次數,包括洗碗碟和熱水澡,戴洗碗手套并不能減輕傷害,因為橡膠會儲存熱量,損害手掌的皮膚。
-
使用能減震的鞋墊,在家可以穿拖鞋,坐著或躺著的時候將手和腳放在較高的位置,可以預防手足綜合征。
-
保持手足皮膚濕潤可有助于預防和使病灶早日痊愈。把雙手和雙足用溫水浸泡10分鐘后抹干,再涂上護膚霜,如:凡士林軟膏等。這樣可以有效將水份吸附在皮膚上。
-
避免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在手足局部涂抹含綿羊油的乳霜可減輕皮膚的脫屑、潰瘍和疼痛。
-
如果出現水泡要請醫務人員處理。出現脫皮時不要用手撕,可以用消毒的剪刀剪去掀起的部分。
-
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真菌或抗生素治療或口服用維生素B6和西樂葆。
——東方I期抗腫瘤藥物臨床試驗中心(護理團隊)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