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遇到一個復診患者,她的案例挺有代表性,所以跟大家分享下:
這是位肺癌腦轉移的病人,有ALK基因突變,到現在已經6年半,目前在吃二代靶向藥——賽瑞替尼,差不多已經2年半。5年前開始在我們這聯合中醫藥治療,一直到現在,而且二代藥已經讓她減量服用。
最近一次復查結果提示,肺部、腦部病灶非常穩定。也許有人會說,這都是靶向藥的功勞,沒中藥什么事吧。但要注意,患者著重跟我們說的是,她現在精神狀態很好,生活質量很高。
原來她一直有嚴重的焦慮抑郁失眠,睡眠不靠安眠藥(阿普唑侖)基本就是徹夜不眠,而且阿普唑侖的量很大,基本一晚至少服用3顆,而現在,減到了只服用1粒就能安然入睡,睡眠質量也大有改善,基本上一覺到天亮,性格也變得很開朗。
#1
靶向治療,耐藥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靶向藥物問世的初期,確實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希望和信心,所有人都以為攻克癌癥的春天即將到來,然而,在歡欣鼓舞之后,很快就出現了困擾和憂慮。
眾所周知,靶向藥物治療的原理,是基于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靶點,然后選擇對該靶點有作用的藥物,直接作用于腫瘤核心部位,進而起到抑制腫瘤,實現治療效果。
但是人體內存在的基因千千萬萬,跟某一疾病有關的基因可能就有成千上百,雖然核心基因對于某種疾病影響重大,但基因也不是獨立工作的,它們是一個復雜的網絡系統,相互間彼此纏繞,相互影響。
確實,相較于常規的放療或化療,靶向治療雖然更加精準,對人體的損害也相對較小,但靶向治療,并不是真的沒有毒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就有皮疹、腹瀉、骨髓抑制、肝功能異常、心功能損傷等。而且,大多數靶向藥都可能在短期內出現耐藥性,一般6-8個月就可能耐藥。
著名肝癌專家湯釗猷院士就曾說過:“多吉美(索拉非尼)這種治療肝癌的靶向藥,雖然平均延長了患者三個月的生存期,但也會促使遠處轉移。”所以,耐藥及毒副反應仍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我們應用靶向藥的第一天起,就需要考慮到后面如果耐藥該怎么辦的問題。
#2
中醫藥延緩/逆轉靶向藥的耐藥性
很多患者認為靶向藥就是腫瘤治療的最后手段,一旦耐藥就無藥可治。其實,這是不對的。雖然,針對耐藥問題,現在沒有統一的答案,只有根據不同的腫瘤類型、靶點、耐藥原因等分析和考慮,以期更好的治療腫瘤。但換個角度來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考慮下其他治療手段?如中醫藥措施等。
我們都知道腫瘤是一種內亂,但也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單純治內亂,不處理好環境影響,后面還會出別的內亂。中醫藥的優勢所在就是調整和控制,維持臟腑功能陰陽平衡,陰平陽秘,再加上其他非醫學手段(飲食,體能,心理),穩定整體,配合靶向治療,往往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近年來,中醫藥在靶向藥物治療方面的增效減毒作用研究較多,多項研究證實,中醫藥可以延緩,甚至逆轉靶向藥的耐藥性。
#3
中醫藥,不僅是調補身體那么簡單
人們總以為,中醫藥只能調補身體,對于腫瘤的治療沒什么大作用,最多也就作為化、放療的輔助手段。其實不然,這一認識大錯特錯。在癌癥治療過程中,中醫藥自有眾多優勢和特點,只不過人們未充分加以利用,以至于其無法很好地發揮而已。
中醫藥治療癌癥方法的多樣化,既符合腫瘤的復雜多變性,從而滿足我們對個性化治療的需求,同時還能體現整體和長遠總體療效。
對于改善臨床癥狀,比如說乏力、失眠等,中醫藥也是“有一手”,雖說“覆杯而愈”有點夸張,但是短時間改善是不爭的事實。
一位乳腺癌肺轉移的患者,來看診的時候是坐著輪椅來的,自訴乏力,心慌胸悶,不能活動,一活動就喘不過氣來,我們根據患者的情況予以辨證用藥,回去后2天,家屬反饋說,吃了2付藥后,患者心慌胸悶減輕了,也能起來走兩步了,雖然走的也不是很遠,但是跟原來連坐著都困難,只能躺著比起來,好的不是一點兩點了。
臨床碰到不少這樣的腫瘤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放化療后,體質很差,來看診的時候,基本都是坐輪椅,家屬攙扶著進來的,經過一段時間中醫藥治療,都很快能改善體能狀況,實現生活自理,這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Advice
前文述及的病例中,患者開始患有嚴重的焦慮、抑郁、失眠,并且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我們都知道長期抑郁、失眠是腫瘤的催化劑,而中藥除了對靶向藥物起效和延緩耐藥有著很大的保護作用外,越來越多的中藥、中藥復方被證實可以調節改善抑郁癥、失眠。
該患者通過一段時間的中醫藥治療,不僅腫瘤控制得很好,抑郁、失眠也都大有改善。因此,當失眠、焦慮、抑郁和腫瘤一起找上門的時候,不妨試試中醫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