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愛硒健康網丨癌癥腫瘤治療助手

    淋巴瘤、乳腺癌有望迎來新標準療法;息肉切除后為何還是得了腸癌?原因揭示!丨腫瘤情報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每天1分鐘,給你腫瘤圈內的專業“談資”

    要點提示

    1. Ann Intern Med:息肉不完全切除顯著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2. Nat Med:轉移性癌癥治療,單次全基因組測序足矣

    3. 新藥:阿基侖賽擬納入突破性療法,用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4. 新藥:淋巴瘤ADC組合療法達到III期試驗終點,20年來首次優于一線標準療法

    5. 新藥:DS-8201公布III期試驗結果,顯著提高特定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PFS

    01 Ann Intern Med:息肉不完全切除顯著增加結直腸癌風險

    近日,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探索了息肉不完全切除患者在接受結腸鏡監測期間發生異時性腫瘤的風險,并發現息肉不完全切除與未來結直腸癌發生風險增加顯著相關。

    官網截圖

    這項觀察性隊列研究采用完全腺瘤切除(CARE)研究(2009-2012年)數據,患者來自2家學術醫學中心,切除5-20 mm腫瘤性息肉、記錄完全或不完全切除并接受監測檢查。

    研究結果顯示,在初始研究的233例患者中,有166例(71%)接受至少1次監測檢查。與完全切除相比,不完全切除后的中位至監測時間較短(中位數:17個月 vs 45個月)。

    與完全切除相比,不完全切除節段的任何異時性腫瘤風險更高[52% vs 23%;風險差異(RD):28%(95%CI 9%-47%);P=0.004],腫瘤性息肉數量更多(平均值:0.8 vs 0.3;RD:0.50(0.1-0.9);P=0.008),晚期腫瘤風險也更高(18% vs 3%;RD:15%(1%-29%);P=0.034)。

    不完全切除是異時性腫瘤最強的獨立相關因素[比值比:3.0(1.12-8.17)]。

    這些發現表明,通過培訓和質量監測,進一步改進息肉切除術技術是有必要的。

    02 Nat Med:轉移性癌癥治療,單次全基因組測序足矣

    基因組分析對于確定轉移性癌癥患者的治療選擇至關重要,但目前仍不清楚在疾病進程中應多久重復檢查一次。

    近日,Nature Medicine雜志的一項研究發現,通常情況下,對轉移灶活檢組織進行單次全基因組測序(WGS)就足以識別標準治療(SOC)基因組生物標志物和試驗性治療機會。

    官網截圖

    研究人員共分析了250份活檢組織配對樣本的WGS數據,這些數據在231例具有代表性的多種轉移性實體惡性腫瘤成人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縱向收集。

    在活檢間隔(中位數:6.4個月)內,患者接受一種或多線(大部分)SOC方案,這些方案廣泛代表了所有主要治療方式。

    分析發現,SOC生物標志物和用于臨床試驗入組的生物標志物分別在23%和72%的活檢組織中可以識別。對于SOC基因組生物標志物,研究人員觀察到在99%的配對樣本中,第一次和第二次活檢之間完全一致。

    在第一次活檢中識別的臨床試驗入組的219種生物標志物中,在隨訪活檢中找到了94%。此外,在91%的患者中,第二次WGS分析未識別到臨床試驗入組的額外生物標志物。

    不過,當考慮小分子抑制劑或激素治療靶向的特定基因時,觀察到更頻繁的基因組進化(分別為21%和22%的病例)。

    該研究數據表明,在接受治療的轉移灶中,可操作基因組的進化有限。

    03 新藥:阿基侖賽擬納入突破性療法,用于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8 月9日,藥品審評中心(CDE)官網公示,擬將復星凱特的CAR-T產品阿基侖賽注射液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用于復發或難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濾泡性淋巴瘤(FL)和邊緣區淋巴瘤(MZL)。

    阿基侖賽是國內首款CAR-T療法,今年6月23日剛剛獲批上市,用于治療既往接受二線或以上系統性治療后復發或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CDE截圖

    04 新藥:淋巴瘤ADC組合療法達到III期試驗終點,20年來首次優于一線標準療法

    8月9日,羅氏宣布,其“first-in-class”靶向CD79b的ADC藥物Polatuzumab vedotin聯合化療方案R-CHP(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多柔比星+潑尼松),在一線治療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關鍵性III期臨床試驗POLARIX中達到主要終點。

    與標準治療R-CHOP(利妥昔單抗+環磷酰胺+多柔比星+長春新堿+潑尼松)相比,觀察到患者具有臨床意義的無進展生存期(PFS)顯著改善。

    新聞稿指出,Polatuzumab vedotin+R-CHP是20年來,與標準治療相比,首個顯著改善此類患者結局的治療方案。試驗結果將在即將召開的醫學會議上公布。

    05 新藥:DS-8201公布III期試驗結果,顯著提高特定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PFS

    8月9日,阿斯利康和第一三共聯合宣布,雙方共同開發的靶向HER2的抗體偶聯藥物(ADC)DS-8201(fam-trastuzumab deruxtecan-nxki),在III期臨床試驗DESTINY-Breast03中取得結果積極。

    試驗結果顯示,對于既往接受曲妥珠單抗和紫杉烷治療的HER2陽性、不可切除和/或轉移性乳腺癌患者,與T-DM1相比,DS-8201達到PFS的主要終點,關鍵次要終點總生存期(OS)也觀察到改善趨勢。

    參考文獻:

    [1]Pohl H, Anderson JC, Aguilera-Fish A, et al. Recurrence of Colorectal Neoplastic Polyps After Incomplete Resection. Ann Intern Med. 2021 Aug 10. doi: 10.7326/M20-6689.

    [2]Joris van de Haar, Louisa R. Hoes, Paul Roepman, Limited evolution of the actionable metastatic cancer genome under therapeutic pressure. Nature Medicine. 09 August 2021.

    [3]https://mp.weixin.qq.com/s/qxr-NHJbJATp1duOd3pwgw

    [4]https://mp.weixin.qq.com/s/vvwxcUVenZcyH4o3epkCkw

    [5]https://www.wuximediatech.com/content/post/detail.html?sn=b229b7335407421cbbae29c174684cd9&from=wechat

    醫學界醫生站APP「疫情動態」,帶你第一時間了解新冠疫情最新學術進展,長按下方圖片二維碼即可查看。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

    分享到:更多 ()

    評論 搶沙發

    • 昵稱 (必填)
    • 郵箱 (必填)
    • 網址
  • <xmp id="kkgi4">
    <td id="kkgi4"><kbd id="kkgi4"></kbd></td>
  • <td id="kkgi4"></td>
  • <table id="kkgi4"><noscript id="kkgi4"></noscript></table>
  •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