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每年體檢,卻每年都檢查不出來患癌?這是很多人都會有的一個疑惑,單位有體檢,自己有時也去醫院,怎么就沒有發現癌癥?
今年春天,李女士因感到身體不適,吃飯的時候總覺得噎得慌(梗阻感),飯后有時會覺得肚脹、惡心。但由于年前剛做完體檢,沒什么大問題,因此沒有多加懷疑,以為只是春節吃得太膩導致。
癥狀持續了一個月未見好轉,且有嚴重的趨勢,就又去了醫院檢查。“醫生說我可能是癌癥,我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然而醫院并未誤判,活檢結果為胃鱗癌Ⅱa期。李女士很不解:“我每年都按時體檢,怎么就沒能查出得了癌癥呢?”
其實,我們平常做的體檢是常規體檢,這與癌癥篩查有本質的區別。這兩種檢查的項目不同,如果僅僅依靠胸片檢查、心電圖、生化以及血常規檢查等項目,是很難檢查出腫瘤的,除非已經是晚期,腹腔、肺有巨大的占位病變。
而癌癥的體檢篩查必須有針對性,比如要想發現肺癌,要做肺部的CT平掃,做胸片容易漏掉癌癥的診斷;針對原發性肝癌,需要做B超、CT的檢查,同時結合血清甲胎蛋白的值進行篩查。
而乳腺癌、卵巢癌、宮頸癌做B超檢查,有助于發現有沒有包塊或占位性病變,還可輔助相應的腫瘤標志物,如CA125、CA199等增加檢查的準確性及有效性。篩查胃癌、食道癌,可做胃鏡,篩查腸癌可做腸鏡及大便隱血試驗(OB)檢查等等。
另外,有癌癥家族史的人群、吸煙人群、有病毒感染史(如乙肝病毒)也要格外注意,這些人群患癌的概率要比普通人高很多。
如果有結直腸癌的家族史,有大便性狀的改變、便血及早做胃鏡、腸鏡的檢查以排除結直腸癌可能。如果有乳腺癌的家族史,盡早地做乳房B超檢查、鉬靶等以盡早發現乳腺癌的可能。
如果有乙肝的病史或肝癌的家族史,可盡早做B超結合AFP片檢查以排除原發性肝癌的可能。
防癌篩查的目的是為了發現早期癌變,但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癌癥篩查,也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做不同的癌癥篩查項目。建議符合癌癥高危條件的人,定期進行防癌篩查。
一次篩查后沒有發現問題,可按照醫生的建議確定下次篩查的時間。而普通健康患者,每年進行常規體檢和一些高危癌癥篩查即可。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若有不適及時就醫,都對防癌、抗癌有很大的好處。
3、新患者問:李忠教授看得咋樣?老患者答:不吃他的藥我都活不了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