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每個年齡階段的女性都可能確診卵巢癌
今天我們故事里的小主人公是一位13歲的小姑娘佳佳(化名),本該無憂無慮的年紀,她卻因為卵巢癌化療的副作用連頭發也所剩無幾,人更是枯瘦如柴。
不久前,正讀初中的佳佳在上完體育課后,感覺到小腹疼痛,摸一摸肚子,發現下腹部有個像哈密瓜一樣大小的包塊。
父母趕緊帶她去醫院,B超檢查發現:腹腔內可見巨大囊實性回聲包塊,范圍約18.4*15.7*10.5cm,邊界清,形態不規則,實性部分內見條狀血流信號。
腹腔內見大量無回聲區,較深處約8.1cm。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和治療,父母帶她來到我院門診,當天就入院,我給佳佳查了B超、強化CT和實驗室檢查。
作者供圖,下同
檢查齊全之后,我們對佳佳的病情及治療方案進行了討論,結合患者查體及輔助檢查,認為畸胎瘤可能性大。
佳佳還這么小,治療時應盡可能保留她的生育與卵巢功能。
可以說,此次手術介紹是我從醫以來講解得最慢、最詳細的一次,確保佳佳的父母親友對每一個細節都沒有疑問。
和佳佳的父母溝通后之后,手術方式定為:開腹探查術,根據術中探查情況及快速病理結果決定手術方式,如為卵巢良性腫瘤,則行卵巢腫瘤剝除術;如為交界性腫瘤,則行卵巢腫瘤剝除或患側附件切除術;
如為惡性腫瘤,需擴大手術范圍,根據病理類型及分期行患側附件切除、全面分期手術或腫瘤減滅術。確診有待常規病理,術后有補充手術、輔助放化療可能,術后需定期復查、嚴密隨訪。
手術如期進行,術中探查見:盆腹腔內見淡黃色腹水3000ml,留取50ml腹水送病理;一20*20*15cm形態不規則實性包塊,表面光滑,包膜局部不完整,內見魚肉樣結構,探查卵巢蒂部位于左側卵巢,左側輸卵管伏趴其上,右側附件未見明顯異常,幼稚子宮。
大網膜局部水腫增厚,質地尚軟,余部位未見腫塊。后腹膜未觸及腫大淋巴結。根據術前談話,遂行左側附件切除術,送快速病理顯示:未成熟性畸胎瘤,確診待常規。
根據術后病理(如下),診斷為:左側卵巢未成熟性畸胎瘤IC2期合并腹膜神經膠質瘤,臨床比較罕見,腹膜種植分化成熟的神經膠質,提示未成熟性畸胎瘤有分化成熟的趨勢,預后好。術后2周,復查婦科超聲未見明顯異常。
按照指南,化療方案擬為BEP方案。
討論
卵巢癌因早期無明顯癥狀,因此被稱為女性腫瘤中的“沉默殺手”。70%以上的卵巢癌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經規范治療后70%的卵巢癌也會復發,5年生存率僅有30%左右。
如何早期發現卵巢癌?
目前通過宮頸篩查及HPV疫苗接種的宣傳,大多數的女性會采取宮頸細胞學檢查+HPV用于宮頸癌的早期篩查。但卵巢癌仍沒有合適的方法用來篩查或早期診斷。
但是定期的婦科檢查、婦科超聲檢查、血清腫瘤標記物CA125、HE4等的檢測可適用于大部分女性朋友和卵巢癌高危人群。
如果發現有腹脹、下腹疼痛、吃飯時容易感到飽或飲食欠佳、尿頻、尿急、便秘癥狀,警惕卵巢癌。
哪些人容易被卵巢癌盯上?
卵巢癌的危險因素有以下幾點:
年齡:絕經后人群發病率高,絕經后不當使用雌激素會增加患病風險;
家族史:罹患乳腺癌時較年輕的婦女、家族內患有乳腺癌、卵巢癌或結腸癌的婦女、攜帶BRCA1和BRCA2基因胚系突變婦女的卵巢癌終身發病風險分別為39%-46%和12%-30%,乳腺癌發病風險為65%-74%;
持續排卵:初潮年齡小、未婚未育、生育年齡較晚、未母乳喂養等也會使卵巢癌風險增加。
卵巢癌常規治療方案
卵巢癌以手術治療為主,化療和靶向治療為輔,這是卵巢癌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治療方式。通過手術盡可能切除所有可見病灶,術后根據病理類型及分期,大部分卵巢癌患者需要進行規律化療以減少復發。
目前BRCA基因突變或HRD評分陽性的患者使用靶向藥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治療、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劑、免疫治療等,貝伐珠單抗和PARP抑制劑是目前最主要的2類藥物]維持治療為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了新希望。
截止目前,佳佳已經進行了2個療程的化療用藥,3天后她將來院進行第三次的用藥。希望她能一切順利。
-End-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