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質造營2021來了!乳腺癌精彩病例碰撞,誰能更勝一籌?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委會乳腺癌MDT規范診療能力大賽——質造營2021浙贛賽區于7月23日在溫州順利展開,以進一步加強乳腺癌診療規范及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保障乳腺癌診療質量與安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相關政策要求。
國家腫瘤質控中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在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中心和國家腫瘤質控中心的指導下,以乳腺癌多學科規范診療能力建設為切入點,特別舉辦了本次大賽。
本次大會主席由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王甌晨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曉稼教授共同擔任。
王曉稼教授主持
陳占紅教授:
目標與愿景,任重而道遠
在王曉稼教授的主持下,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醫院陳占紅教授帶來了《乳腺癌質控指標及質控中心工作方案》,陳教授在本次匯報中指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提出2030年總體的癌癥5年生存率提高15%的規劃,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中國乳腺癌目前的5年的生存率在各癌種中位于首位,為83.2%,在近十年中已提高了7.3%,但與美國的90.2%還存在7%的差距,上海乳腺癌5年的生存率是91.8%,已經超過美國。
陳占紅教授匯報
2021年浙江省乳腺癌質控中心工作計劃中有三個重點方向:體系建設、質控以及能力建設。
體系建設為亞專科質控工作組成立,包括內科、外科、放療、病理、影像以及藥學等。
質控以及信息化是指單病種質控平臺數據上報自動對接,信息科質控工具的開發以及23項指標評估細則制定與落地。
能力建設包括了MDT能力建設(多學科查房以及遠程會診)乳腺癌患者健康管理項目,浙江省質控直通車(早診早治、指南巡講),臨床與轉化(真實世界數據收集、自發臨床研究開展),晚期及疑難病診療能力建設。
曹文明教授:ADC藥物改變HER2陽性乳腺癌二線用藥格局
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曹文明教授在《抗體偶聯藥物(ADC)翻開抗HER2治療新篇章》專場匯報中表示,現有化療的治療窗窄、臨床研究顯示現有化療療效已達到瓶頸。
EMILIA研究顯示,作為第二代ADC藥物,T-DM1二線治療帶來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獲益顯著優于靶向藥物以及化療,帶來抗HER2治療后生存改善,樹立新的二線治療新標準。
2013年被FDA批準用于HER2陽性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二線治療。同時,T-DM1不受HER2表達狀態的影響,不同HER2擴增水平的患者均受益。曹文明教授還針對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耐藥機制、ADC藥物的作用機制以及臨床療效、意義等進行了進一步展開。
曹文明教授匯報
討論環節
討論環節的討論嘉賓有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劉海光教授、蒼南縣人民醫院田春艷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胡宏葉教授、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溫州院區林文雪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葉志強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蔣佩佩教授以及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鄭宸教授。
劉海光教授表示,乳腺癌質控至關重要,如何讓患者獲得同質化、規范化的治療,也成為廣大乳腺癌同仁的奮斗目標。ADC藥物在日后應用的場景將會越來越多,目前T-DM1在國內外均已經獲批晚期乳腺癌二線治療,但在國內,TKI藥物以及國產吡咯替尼也在挑戰T-DM1的二線治療地位,二線治療方案如何選擇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田春艷教授表示乳腺癌質控對于基層醫院而言十分重要,首先是早期癌癥篩查很關鍵,其次是規范化診療,最后是全程管理,這三方面對于基層醫院是較大的挑戰。
胡宏葉教授表示,規范化診療不僅是患者負責,實際上更多的還是對醫生自身的保護。ADC藥物目前開啟了抗HER2治療新篇章,過去抗HER2治療中最經典的是妥妥雙靶、小分子TKI以及國產藥物吡咯替尼,再到如今的ADC藥物,新藥物的出現也指導臨床醫生診療模式的改變。
精彩病例碰撞,MDT誰與爭鋒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MDT團隊——一例年輕“三陽”乳腺癌病例MDT討論
患者34歲,女,ER 90%,PR 5%,Ki-67 30%,診斷為右乳浸潤性癌HER2陽性cT2N1M0 IIB期,患者影像學檢查顯示右乳2.7*1.8cm腫塊,邊界不清,且右乳腫塊伴鈣化(26mm*22mm),原位癌距離乳頭超過2cm。
經MDT討論認為患者直接手術或新輔助治療均具有大保乳成功幾率,尤其是新輔助治療后。因此為患者選擇新輔助治療。
該MDT團隊針對患者乳頭是否受累、生育力保留方案以及首選的全身治療方案、加用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OFS)±內分泌是否影響新輔助治療的療效,以及是否考慮新輔助治療后乳腺癌前哨淋巴結活檢術(SLNB)等問題展開了多學科討論。
■ 患者術前治療方案
患者使用TCbHP方案術前化療,化療一周開始OFS,每3個周期評估療效,術前治療效果顯示患者影像學評估接近完全緩解(CR),1個療程治療后腫塊及淋巴結查體觸診不明顯。
隨后按照預期的設定,2019年9月5日為患者行保乳根治術,術中所見右乳原病灶處散在小結節,質軟,擴大切除。送檢術中冰凍示剖開處、乳頭側、上方、下方切緣可見導管原位癌。
圍手術期靜脈血栓栓塞癥(VTE)評分高危,術后穿彈力襪及口服利伐沙班2周,得知病理學完全緩解(pCR)后取出輸液港。術后病理示浸潤性成分消失,原位癌大小1.4*1.0*0.8cm。
患者術前新輔助達到了pCR,MDT團隊針對后續選擇輔助放療、輔助靶向治療或輔助內分泌治療等方案展開了多學科討論。術后行輔助妥妥雙靶治療11次,每三周一次,2019年10月行術后輔助放療。
患者隨后復查無復發跡象,但在OFS治療一年時出現肥胖、抑郁、閉經、性欲低下以及性生活質量差等情況,此時應如何治療也值得進一步展開探討。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MDT團隊病例匯報
點評: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李金范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嚴森祥教授對以上病例進行了點評及提問。同時,兩位教授對該病例的診療過程的嚴謹性表示了肯定,嚴森祥教授認為該MDT團隊中精神衛生科的介入是一大亮點,成功為患者診療全程保駕護航,體現了MDT團隊的治療優勢。
南昌市第三醫院MDT團隊——終末期乳腺癌患者MDT討論
患者女,55歲,主訴右乳腺癌術后1年4月,右胸壁多發結節伴破潰1月,于2020年8月入住我院。患者既往于2019年5月16日行“右乳癌改良根治術”,臨床分期為cT3N1M0 III期,患者術后突發“高血壓危象”入ICU搶救,未行輔助化療、靶向以及輔助放療。
臨床診斷為HER2陽性IV期,肝、肺、淋巴結、右側胸壁、胸膜、骨轉移。大體右乳病理以及肝臟及右胸壁病理、胸水等統一顯示患者為c-erbB-2(3+)、ER(-)、PR(-)。
南昌市第三醫院彭薔教授MDT病例匯報
根據藥物代謝動力學特點顯示,紫杉醇、多西他賽、曲妥珠單抗以及帕妥珠單抗均為少量經腎或不經腎代謝。
但考慮到紫杉醇和多西他賽的分布容積,為患者選擇晚期一線治療方案為8周期的THP方案治療(紫杉醇脂質體105mg+曲妥珠單抗8kg/mg之后6kg/mg+帕妥珠單抗840mg之后420mg q3w),肝臟病灶在第6周期療效評價為CR,胸壁、淋巴結、胸水等在第6周期也趨近CR。
但患者在結束8周期的化療后,于2021年3月出現咳嗽、胸悶,行胸部CT,發現患者雙肺新發間質性改變,此時為患者暫停化療,行妥妥雙靶維持治療。
目前患者的抗腫瘤治療暫停,同時動態評估患者的腫瘤療效,仍然持續CR。患者于6月突發急性腦梗塞,基于抗凝治療后梗塞灶信號減弱,7月17日患者突發腎性腦病給予CRRT后神志恢復。
各專家針對終末期腎病乳腺癌患者的診斷特點及其注意事項以及這類患者的治療特點及其注意事項展開討論。
點評:由評審專家團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張劍教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周潔潔教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陳文軍教授對以上病例進行點評。
諸位專家針對第二個病例中患者的后續治療以及類似的肝功能顯著異常患者應如何選擇化療方案展開討論。對于間質性肺炎的患者仍然可以使用妥妥雙靶治療,吡咯替尼目前的數據有限,且同樣會面臨間質性肺炎的風險。
肝功能異常但腎功能良好的患者在用藥時首先需要明確是否發生肝轉移,其次,乳腺癌的一線化療藥物中蒽環類、紫杉類等均通過肝臟代謝,因此需要評估藥物對肝臟的損傷,如果是輕度損傷可以考慮使用。
結果公布:經過精彩的學術爭鋒,來到了比賽最終環節。王甌晨教授公布了比賽結果,兩個團隊都獲得90分以上高分,但以南昌市第三醫院MDT略勝一籌,贏得比賽,獲得進入復賽資格!
乳腺癌作為女性的“頭號殺手”,如何通過多學科團隊的努力,優化診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系列MDT病例大賽已陸續開啟,帶你領略激烈的學術碰撞,打造診療新高度!
此文僅用于向醫學人士提供科學信息,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