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不做體檢,疾病就找不上我。”——這是一句在年輕人當中廣為流傳的調侃。
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就像一場“審判”,抽的煙、熬的夜、喝的酒,都被醫院里的各種儀器看了個清清楚楚。
體檢經常能查出“驚嚇”,特別是一種叫做『肺結節』的東西。很多人都有肺結節,這并不是啥稀罕東西。肺結節之所以嚇人,還是因為很多時候,沒人能確定它是不是肺癌,或者,變成肺癌。
查出肺結節,就相當于一根腳趾頭跨進了肺癌的門里。但是,“不體檢不就沒這些破事了”這種想法顯然也是不對的。
肺癌是一種發病率和死亡率雙高的癌癥,但這其實主要是因為,很多人確診肺癌的時候就已經是晚期了。
根據2012~2014的數據,在中國,局部晚期(III期)~晚期(IV期)肺癌的占比高達64.6%,而肺癌的5年生存率越是到晚期就越是降低得厲害。
所以,查出肺結節,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好事。肺結節不會因為你不體檢就不存在,反而,等你不得不正視的時候,也許已經晚了。
醫學臨床指南共識建議,對肺癌高風險人群進行肺癌篩查。怎么判斷自己或家人是不是肺癌高風險人群呢?只需要看以下五條:
- 吸煙:每天吸煙的包數(每包20支)x吸煙年數≥30,包括曾經達到這個標準,已經戒煙但戒煙不足15年的;
- 被動吸煙:與吸煙者共同生活或同室工作≥20年;
- 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
- 有職業暴露史的至少1年的(石棉、氡、鈹、鉻、鎘、鎳、硅、煤煙和煤煙塵);
- 有一級親屬確診肺癌的。
有任何一條就是高風險人群。我們平時體檢查出的肺癌,很多是靠X線胸片,但這種檢查方式很難查出早期體積還很小的肺癌。因此,篩查肺癌一般都推薦采用低劑量螺旋CT。與X線檢查相比,低劑量螺旋CT能明顯增加早期肺癌的檢出率。
而又因為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遠比晚期肺癌高得多,所以毫不夸張的說,雖然只是一種檢查方式,但低劑量螺旋CT起到的作用比很多治療手段都有效,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率。
不過,肺癌篩查也存在危害。大家最關心的估計還是輻射,據估計,每108例篩查發現肺癌的肺癌中,就會有一例是輻射誘發的肺癌。
其次是過度診斷,以及由此帶來的過度治療。有這么一種情況,你篩查了它就是癌癥,你不篩查,它也許就這么過去了,一輩子都不會發現。據估計,肺癌總體的過度診斷率在3%左右。
正是因為肺癌篩查存在一定風險,因此要考慮收益和風險的平衡。至少對于高風險的人群,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篩查是“血賺不虧”的。
篩查查出的結節按照結節的密度可以分為實性結節、部分實性結節和非實性結節(純磨玻璃結節)。實性結節就像蛋黃,非實性結節就像蛋清,部分實性結節就是既有蛋黃又有蛋清。
查出“蛋清”直徑<8mm,或者“蛋黃”/“混蛋”中的“黃”的部分<6mm,建議進入下年度的復查;如果≥8mm或≥6mm但小于15mm,建議3個月后再復查或進行多學科會診。
如果“蛋黃”的部分或者“純蛋清”≥15mm,建議抗炎治療或進行PET-CT檢查(蛋黃),再決定后續的方案。
肺癌患者的生存時間與其臨床診斷發現的早晚密切相關,I期患者超過一半都能活過5年。然而除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積極預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的體育鍛煉可降低肺癌的發病風險。一項對2015年以前發表的探討運動與肺癌關系的21項隊列研究和6項病例對照研究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運動可降低25%的肺癌發病風險。
食用水果和蔬菜同樣可以降低肺癌風險。一項1983年~2014年發表的探討水果、蔬菜攝入量對肺癌影響的27項隊列研究進行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水果和蔬菜攝入量最低的人群相比,攝入量最高者患肺癌風險降低了14%。
看來,管住嘴(多吃蔬菜水果)、邁開腿,真的是健康生活的典范。今天的你,有沒有做到呢?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參考來源:
赫捷,李霓,陳萬青,吳寧,沈洪兵,江宇,李江,王飛,田金徽.中國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1,北京)[J].中國腫瘤,2021,30(02):81-111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