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手術和放化療能否吃中藥?吃中藥到底有沒有效?
接下來,我用前不久的一個患者案例來說一下這個問題。
徐先生今年76歲,某年1月發現右肺癌(病理不詳),檢查排除腦轉移、骨轉移及腎上腺轉移。考慮到年齡較大,患者并未進行手術和放化療。
患者8月初就診,來診時自述口干、易出汗、易疲勞,無明顯咳嗽、咳痰。睡眠還可以。大便干燥,兩天一次。舌淡暗,苔上有裂痕,脈細。
舌相是中醫臨床辯證的一個重要輔助手段,根據舌相發現患者肺氣陰兩傷,選擇治療肺癌常用的沙參麥門冬湯加減,方子中還用到了干姜、桂枝偏熱性的藥物。
看到這里,一些懂一些醫學的患者或讀者會疑惑,為何在陰傷的時候還用到熱藥?
其實,患者舌相淡暗,舌面上有津液,還有口干等癥狀,再加上舌上有裂痕,與津液不得氣化上承有關,因此選用了干姜、桂枝等溫陽助運的藥物。
期間一直延用出診方藥加減,患者癥狀改善明顯,出汗、口干、大便干等癥狀明顯好轉。
8月底,患者再次來診,因為最近天氣變化著涼了,出現咳嗽、咳白痰,喘憋等癥狀,飲食差,舌淡暗,苔白厚,脈濡。
患者著涼后,出現了咳喘的表現,以麻黃附子細辛湯為主方,參考參赭鎮氣湯,共同起到解外寒內飲,培補肺腎的功效。
患者服藥七劑后,咳喘、喘憋等癥狀均有明顯好轉,足以證明《傷寒論》中治少陰病的名方,的確有其功效。
目前患者仍在治療中。
如果不做手術,不做放化療,能否吃中藥?
講完了案例,我們再回到最初的問題中來:如果不做手術,不做放化療,能否吃中藥?
答案是要綜合考慮,如果患者年齡較大,身體虛弱,已經身處晚期,無法承受殺傷力較大的治療方式,可以先中藥治療一段時間,恢復氣血,提高免疫力,縮小腫瘤,再根據檢查結果判斷下一步的治療手段。
家屬也要改變一種想法:治療癌癥不能只單純追求數據的降低和腫瘤的縮小,更多的要考慮患者的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一般狀態。而中藥在癌癥晚期的治療中有獨到之功,能夠很好地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免疫力,改善生活質量,最大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命周期。
對于一般情況良好的患者,綜合治療是更好的選擇,中西醫結合治療取各自優勢,增強效果,減輕毒副反應。患者也不必過于恐懼化療而不選擇,如何治療也并非隨心所欲,而是根據患者和主治醫生的分析和溝通意見決定。
如果利大于弊,該化療還是要化療。而化療引發的一些副反應,則可以輔助中藥治療,可不同程度地緩解或減輕,同時增加治療效果,因此患者也可不必過于擔心。
李忠教授預約通道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