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報》等多家臺媒報道,臺灣桃園市政府9月6日宣布,計劃在2023年登陸月球。
今年,距離人類第一次登月已經過去了52年。人類面對太空、自然做出了很多不可思議的科技創舉。
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11年時間,30萬人,耗費255億美元,成功將人送上月球。
曼哈頓計劃,3年的時間,10萬人,耗費20億美元,成功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然而面對小小的癌細胞,人類已經研究了百年,至今也無法攻克,癌癥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一年比一年高,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死亡人數高達996萬。科技已經如此發達,為何人類還是無法攻克癌癥?
一、新研究:看看癌細胞有多狡猾
實際上,我們人類對癌癥的認識還遠遠不足,癌細胞非常狡猾,為了生存,會以多種方式對抗治療。
1、癌細胞會“休眠”躲避化療
今年,發表在《細胞》上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揭示:面對化療藥物攻擊,癌細胞竟然可以通過“冬眠”,躲過追擊。
多倫多大學副教授Catherine O’Brien將實驗室的小鼠胚胎,與正在使用化療藥物的小鼠結直腸癌細胞放在一起比較,結果兩種細胞在基因表達上驚人的相似。研究團隊通過溴脫氧尿苷(BrdU)在化療開始時標記腫瘤記錄癌細胞變化,發現不僅是一小群癌細胞冬眠,而是全部癌細胞都能在遇到“攻擊”時,選擇減慢分裂速度,進入冬眠狀態。
2、為了生存,連自己都吃
7月,丹麥癌癥協會研究中心和哥本哈根大學的聯合研究發現,當癌細胞的細胞膜在承受致命傷害的同時,癌細胞可通過大型胞飲作用,即吃掉包圍細胞的部分細胞膜來修復自己受損的細胞膜。
二、3個難點,讓醫生也無奈
癌細胞狡猾奸詐,人類與它博弈了幾百年,仍是無法從根本上消滅它。其中有“三座大山”,對于研究者而言,想要攀越,困難重重。著名腫瘤專家、北京大學醫學院客座教授李治中曾經指出,癌癥之所以難治愈,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治療方式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對待“外源性疾病”,例如細菌感染的急性咽炎和病毒感染的感冒等,我們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療,因為抗生素對細胞無作用,但可以將體內的細菌消滅。而癌癥就沒這么簡單了。
癌癥屬于“內源性疾病”,癌細胞本身就是人體細胞,只是這個細胞“黑化了”。殺敵人簡單,而將兩個“我”其中一個殺死,必定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也是癌友治療過程中,常會產生副作用的原因。
2、癌癥不是單一疾病,而是幾千幾萬種疾病的組合
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癌癥。以肺癌為例,可能對于醫學小白而言,肺部腫瘤就是肺癌,而稍掌握一些腫瘤知識的,則知道,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不過一項系統性基因測序的研究發現,肺癌患者平均每人突變數目接近5000個。而這5000個之中,每一組的基因組合都是不同的,都是特異的。比起5000個肺癌患者,描述為5000種不同的疾病更準確。正是因為這種多樣性,每次藥廠只能針對某種關鍵的基因突變研制藥物。
3、癌細胞會進化,產生耐藥性
生物進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能適應不同的環境,癌細胞同樣也保留了進化能力,而且更強。它可以針對藥物,不斷變化,想方設法躲避藥物而存活下來。文章開頭的“休眠”研究,就是它躲避攻擊的一種方式。
三、3個因素,影響癌癥患者的生存期
癌癥雖無法根治,但卻可“帶癌”生存。有1000種癌癥患者,就有1000種生存期。為什么有人幾個月就走,有人卻能活到99?
1、腫瘤的惡性程度
惡性程度高的癌癥,如肝癌、胰腺癌、肺癌等生存率非常低,且發現時很可能就是中晚期。而乳腺癌、甲狀腺癌等屬于低度高分化惡性腫瘤,可治愈率相對更高,生存期也更久。
2、腫瘤的分期
醫學上將腫瘤分為四期,比如小A和小B兩人都查出肺癌,而小A是早期,小B是中晚期,那么選擇的治療方案和造成的結果也不同。
3、是否規范治療
其實查出癌癥時,如果是早、中期,并且積極配合治療,生存期的延長還是很有可能的。而有些人則更愿意相信民間偏方,如此,可能會加速死亡的進程。
四、確診癌癥,如何才能延長生存期?
1、調整心態,癌癥不等于絕癥
上海中醫藥大學腫瘤專家何裕民曾經說過,遇事總能想得開,永遠保持一顆童心,堪比靈丹妙藥。其實不僅僅是癌癥治療,對待所有的疾病,都應該保持正確樂觀的心態。如果從心理上被癌癥打垮了,即使接受了最先進的治療,死亡風險也會比樂觀的患者更高。
2、找對醫院和專家,抓住首診首治的機會
好的專家是抗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新聞上,我們常看到有不少患者因為在當地沒有好的治療方案就過早放棄,或者因為誤診而接受錯誤的治療,從而導致病情進展……
3、選擇最優的治療方案,配合治療
臨床治療腫瘤的方案非常多,除了傳統的手術、放療、化療,還包括新型的免疫療法、靶向治療。具體使用哪一種療法,則要經過醫生結合患者的綜合情況來定奪。
4、治療后嚴防復發
腫瘤難治,更因為它可“卷土重來”,惡性腫瘤患者經手術、放化療后,半年內發生復發轉移的高達69%。而免疫重建,是防止復發的關鍵。
癌癥的發生與生活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吸煙、酗酒、熬夜等,都在慢性傷害細胞。因此為了健康,需要徹底改變生活方式。
每個癌癥患者都經歷過一場生死對話,用“向死而生”的心態去積極樂觀的過好每一天才是最有意義的。#醫生來辟謠##健康明星計劃#
參考資料:
[1]《細胞》:癌細胞太狡猾了!科學家發現瘤內所有癌細胞竟都會像熊一樣“冬眠”》.奇點網.2021-01-24
[2]《首次發現:癌細胞能夠通過吃掉自己,來度過危機,求得生存》.生物世界.2021-07-08
[3]《癌癥,為何如此難治?》.醫學界腫瘤頻道. 2017-07-03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