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萬眾矚目的2021年世界肺癌大會(WCLC)于9月8日-14日以線上虛擬會議形式召開。為讓國內醫生能第一時間了解大會前沿,緊跟國際診療腳步,醫學界腫瘤頻道特邀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團隊在大會期間進行重磅研究直播解讀。首場直播解讀邀請到了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金陵醫院宋勇教授、葉明翔博士,讓我們一起來解鎖直播的精彩內容吧~
![]()
除了在熟知的EGFR、ALK靶點領域之外,靶向治療在一些“小眾”靶點方面也取得了進展。在談及肺癌領域靶向治療藥物現狀時,宋勇教授用“持續深耕”一詞來形容。三代EGFR-TKI同堂,臨床迫切期望更多的新藥組合克服EGFR-TKI三代藥物耐藥,此外,也期待“小眾”靶點的探索造福更多肺癌患者。
RET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中發生率為1%-2%,較為常見的融合形式是KIF5B,其在RET融合中占比約為86%。葉明翔博士總結了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的臨床特征:“此類患者通常較年輕,且多數不吸煙或輕度吸煙;多發生于腺癌群體;KIF5B突變患者通常為PD-1低表達,且腫瘤突變負荷低。”
針對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是否有具有針對性的靶向藥?既往多靶點抑制劑對于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治療效果不盡如人意,本次WCLC公布的普拉替尼和Selpercatinib兩款選擇性RET抑制劑為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 Selpercatinib在中國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公布
另外還值得眾多專家學者關注的時,今年WCLC公布了Selpercatinib在中國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數據(摘要號:MA02.01),這項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附屬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牽頭。
截至2021年3月25日,這項研究共招募了77名RET融合陽性的晚期實體瘤(包括47名RET融合陽性NSCLC)的中國患者。納入的患者既往接受過化療、免疫治療或其他多靶點抑制劑治療,且具有基線腦轉移。
![]()
研究結果顯示,在主要分析組(PAS,n=26)中,中位隨訪9.7個月后,獨立審查委員會評估的客觀緩解率(ORR)為69.2%(95%CI:48.2-85.7),初治患者的ORR高達87.5%,經治患者的ORR達61.1%。多數患者經過治療后,達到部分緩解(PR)。RET融合陽性患者接受Selpercatinib治療平均1.8個月后起效,緩解持續時間(DoR)未達到。
值得一提的是,Selpercatinib安全性良好,最常見的≥3級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是高血壓(19.5%)、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升高(15.6%)和丙氨酸轉氨酶(ALT)增加(15.6%)。大多數TRAE為1級或2級。約有5.2%的患者因不良反應的不耐受而停藥,將近1/3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減量。
“Selpercatinib的入腦能力同樣令人驚喜,在5例具有基線可測量腦轉移轉移病灶的患者中,顱內ORR達80%。”葉明翔博士介紹道。
▌ 國內首款RET抑制劑普拉替尼在中國晚期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公布
本次WCLC公布了國內首款RET抑制劑普拉替尼在中國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摘要號:MA02.02),這項研究由廣東省人民醫院周請教授牽頭。截至2021年4月12日,68名中國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37名之前接受過鉑類化療;31名未接受過全身治療)接受了普拉替尼治療。該研究的主要研究終點為ORR,經治的患者有15名發生腦轉移;初治患者有8名發生腦轉移。
“無論先前的治療如何,普拉替尼在中國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中均顯示出較高的ORR。其中,經治患者ORR達到66.7%,初治患者ORR高達80%。大部分患者經過普拉替尼后腫瘤明顯退縮,且達到PR。”葉明翔博士分享了這組令人鼓舞的數據。
既往接受過鉑類化療的患者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17個月,68.18%(15/22)患者對普拉替尼有反應。最常報告的TRAEs包括AST升高(80.9%)、中性粒細胞計數降低(79.4%)、貧血(67.6%)、白細胞計數降低(60.3%)和ALT增加(57.4%)。10.3%的患者因TRAEs停用普拉替尼。
葉明翔博士表示:“普拉替尼是一種具有廣闊前景的靶向藥,無論患者先前的治療如何,在RET融合陽性NSCLC中國患者中都具有快速和深入的臨床活性。為中國RET融合陽性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一種變革性藥物。”
三代EGFR-TKI奧希替尼是EGFR突變陽性NSCLC患者的標準治療,盡管幾乎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耐藥性。APG-1252是一種BCL-2/BCL-xL雙重抑制劑,在EGFR突變陽性NSCLC的臨床前模型中與奧希替尼表現出協同抗腫瘤作用。
今年WCLC公布了APG-1252聯合奧希替尼治療既往對三代EGFR-TKI耐藥晚期NSCLC患者的藥代動力學、療效與安全性(摘要號:MA02.06)。這項研究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張力教授牽頭。在該單臂研究中,33名患者接受了APG-1252聯合奧希替尼治療。
中位年齡為56歲,55%的患者為女性,85%的患者接受≥2線全身治療。TRAEs包括AST升高(57.6%)、ALT升高(51.5%)、血小板減少(36.4%)、淀粉酶升高(27.3%)、血肌酐升高(24.2%)、白細胞減少(21.2%)、貧血(18.2%)或皮疹(12.1%)。
在APG-1252 160 mg組中未觀察到3級AST和ALT升高或血小板減少癥。僅觀察到1例劑量限制性4級血小板減少癥。在20名可評估療效的患者中,總共觀察到3名達到PR,其中包括2名EGFR T790M突變的奧希替尼耐藥NSCLC患者。
葉明翔博士談道:“該研究表明,APG-1252聯合奧希替尼160mg劑量給藥安全性佳,且患者耐受性良好,兩者聯合或部分逆轉奧希替尼耐藥。”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