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久病成醫,很多患者在長期就診、復查的過程中,已經摸索到了一些醫學小竅門,如果各項腫瘤指標在正常范圍則表示“安全”;如果指標有起伏則提示身體有狀況,此時又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找醫生分析原因,積極應對,二則是驚慌失措,直呼“完了,我得腫瘤了”“我復發了”!
最近遇到一個烏龍事件,正好后臺也有網友在咨詢這一腫瘤標志物,遂寫下此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位胃癌術后3年多的患者,在復查中發現腫瘤標志物CA724升高10倍多。當地醫生懷疑有復發風險,聲色俱厲地要求患者做胃鏡和腹部增強CT檢查。因為這兩項檢查需要預約等幾天,但患者早已被嚇得六神無主,立即預約我的門診,詢問我確診復發后的治療方案。
我看著他的各項化驗單,只有CA724單項偏高,CEA和CA199都在正常范圍,其余指標也無異常,并沒有復發的跡象。遂追問患者最近有沒有吃過什么特殊的東西,身體有沒有不舒服的地方。患者先告知一切如常,轉而又說一個月前右腳第一跖趾關節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是尿酸偏高,醫生給開了秋水仙堿和別嘌醇片。
聽到這幾個藥名,我當下有了判斷,這或許是一個與腫瘤復發無關的烏龍事件,遂讓患者定心,先停藥幾天再去復查CA724。三周后患者再來門診,肯定了我的判斷,CA724已經降到正常值了,為保險起見復查的胃鏡和腹部增強CT也證實了我的判斷,實乃虛驚一場!
腫瘤標志物一直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一方面能夠提示體內患癌的風險,但另一方面,它們的特異性都比較差,經常造成誤會,引起恐慌。
我們之前已經講過CA125(卵巢癌相關抗原)、CA199(胰腺和腸癌相關抗原)、CA153(乳腺癌相關抗原),同為CA系列的CA724,主要是反映胃腸道和卵巢腫瘤的腫瘤標志物,尤其是胃癌(CA724是目前胃癌相關性最高的一個指標,常與CEA、CA199聯合檢測),此外對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敏感度。
正常人體血清中CA724<6u/ml,當組織發生癌變時,CA724則通過外分泌的方式釋放,進入血液循環,血清檢測水平也就急劇升高。
但臨床統計發現,CA724在非腫瘤患者中也會出現異常升高的情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良性疾病,特別是慢性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潰瘍、潰瘍型結腸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息肉、腸息肉、胰腺炎、肝硬化、膽囊炎等;婦科的卵巢囊腫、乳腺增生等;還有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也會引起CA724升高。
2、藥物作用,如上述提到的抗痛風藥物(秋水仙堿、別嘌醇等),激素類藥物(布地奈德、補佳樂等),非甾體類藥物(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還有一些含有蟲草、螺旋藻成分的保健品也會引起CA724單項偏高,但停藥一段時間后(約2周)重新檢測會降低或恢復正常值。
3、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群,肝腎功能異常人群,女性在孕期、經期等,也會引起CA724的生理性的波動。
所以,當出現CA724單項升高時,不要急于下定論、亂給自己貼癌癥標簽。腫瘤標志物一次超過正常值,并不能作為腫瘤存在的依據,只有多次動態監測的結果才有意義,必要時還需聯合影像學檢查(B超、內鏡、CT等),如果要確診,病理結果才是“金標準”。
記住一句簡單的結論:腫瘤標志物升高不一定是得了癌癥或者腫瘤復發,患者還需理性、冷靜看待,莫要慌了陣腳!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