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從初現療效到成功上市,PD-1/PD-L1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是最成功的腫瘤免疫療法之一,成功掀起了腫瘤治療的革命,引領癌癥治療的變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旨在充分利用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抵御、抗擊癌癥,通過阻斷PD-1/PD-L1信號通路使癌細胞死亡,具有治療多種類型腫瘤的潛力,實質性的改善了晚期腫瘤患者的生存期,成為腫瘤患者的“特效”藥物。
與傳統療法相比,免疫治療之所以讓全世界的腫瘤學家和患者為之振奮,是因為它有著超越傳統治療的三大優勢:
1:不區分腫瘤來源的更廣譜的抗癌效果。
2:它的原理是激活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擊敗癌癥,因此比化學藥物的整體副作用要小得多。
3:它如果起效,可能讓晚期患者長期存活,甚至臨床治愈,這是免疫治療區別于其它所有藥物最大的不同。比如,美國前總統卡特的晚期黑色素瘤經過PD-1的治療已經治愈了。
國內上市的十大PD-1/L1用藥信息大盤點
不得不說,中國的癌癥患者趕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時代!五年前,第一款PD-1 keytruda上市時,年花費達到30萬元,大部分的國內家庭都無法承受,只能望藥興嘆。近年來,中國抗腫瘤藥物的研發飛速發展,免疫治療藥物迅速崛起,2021年8月5日第五款國產PD-1派安普利單抗上市,不到一個月,8月30日,第六款PD-1賽帕利單抗也震撼上市,如此迅速的發展,再加上醫保和援助政策的傾斜,治療費用低至3.9萬/2年!讓PD-1抑制劑這種原本高高在上的“神藥”,真的成為了患者觸手可及的治療選擇!
連美國FDA都直呼:歡迎中國藥企把低成本的PD-1/PD-L1帶到美國!
至此,國內已有十款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上市,包括6款國產PD-1,2款進口PD-1和2款進口的PD-L1。
中國的患者終于迎來了真正的免疫治療新時代!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將藥物用藥信息總結如下,供病友們參考。
01
四款進口PD-1/L1用藥信息盤點
02
六款國產PD-1用藥信息盤點
好消息是,國內第五款PD-1派安普利單抗的中國中心臨床試驗正在進行,希望嘗試新藥的患者,可以聯系全球腫瘤醫生網醫學部進行申請。
關于PD-1/PD-L1患者關心的六大問題
01
PD-1和PD-L1究竟誰的抗癌效果更好?
說到PD-1,大家都不陌生,近兩年,多個PD1扎堆國內上市,讓大家幾乎認為免疫治療=PD1,但其實PDL1單抗近期也在不斷的爆出數據,甚至更為亮眼。
與PD1類似,PD-L1可以阻斷PDL1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介導的免疫抑制,重新激發T細胞識別殺傷腫瘤細胞,從而抑制腫瘤生長。與PD1單抗不同的是,它與腫瘤細胞或腫瘤浸潤免疫細胞上表達的PDL1結合,而PD-1單抗與PD-1結合。
PD-L1單抗的優勢是:
第一,只阻斷PD-1~PD-L1通路,并不影響PD-1~PD-L2通路,避免間質性肺炎等副作用的發生。
第二,PD-1的臨床研究顯示,EGFR/ALK突變陽性的肺癌患者耐藥后使用PD1獲益更大,而PD-L1對EGFR/ALK陽性的PDL1表達≥25%的肺癌患者也能明顯獲益。
第三,PD-L1單抗除了可以抑制PD-1 – PD-L1通路外,還可以通過阻斷B7.1和PD-L1的共抑制功能,有利于全面激活T細胞功能和細胞因子產生。因此,理論上PD-L1單抗可更全面激活免疫系統殺傷腫瘤,這也使得部分PD-1單抗治療無效或耐藥的患者,換用了PD-L1單抗后竟能神奇起效。
02
PD-1國產好還是進口好?
中國的癌癥疾病流行病學特點與西方有很大不同。以美國為例,肺癌發病率高,是PD-1/PD-L1的適應癥開發的重點,目前,肺癌,胃癌,肝癌和食道癌是國內最常見的四種實體瘤。中國的臨床開發應側重于這四種主要適應癥的一線綜合治療。而實際上,中國四大國內制藥公司恒瑞,信達,百濟和君實則是通過國內不太普遍的適應癥,例如黑素瘤,淋巴瘤等,作為其快速進入市場的途徑。比如國內上市的三款PD-1第一個批準的適應癥是黑色素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但是從數據上看,對于特定疾病的療效國產藥優于進口藥。
當然,臨床中具體選擇哪種藥物,還是要讓醫生根據獲批的適應癥,臨床經驗和數據,患者的情況等綜合因素選擇,我們也期待國產藥物能早日在更多的癌癥中取得優異的臨床成果,早日斬獲更多的適應癥造福國內的患者。
03
如何預測用藥效果?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雖然被譽為“抗癌神鑰”,但卻只對20%左右的腫瘤患者起效,也就是說,有4/5的患者可能會不起作用,白花錢,還貽誤寶貴的治療時機。我們手握特效藥,卻缺少有效的篩選患者的方法。
目前,學術界已經開發出眾多的預測標志物,比如這次FDA優先審批的TMB,以及PD-L1表達、MSI、dMMR、TIL、甚至腸道菌群分析等。詳細的了解這些指標能夠幫助大家更清晰的認識免疫治療的臨床意義,節省時間和金錢。
04
PD-1多久起效?需要用多久
根據臨床試驗數據來看,患者使用免疫治療起效時間約為2-4個周期。從目前多數PD-1/PD-L1抑制劑的劑量和使用頻次來講,多數患者在用藥后3個月(4個治療周期)時就可以通過影像學檢查了解免疫治療對自己是否有效。
那么如果有效,病友們應該用多久呢?
從目前的研究和權威專家的建議來看,免疫治療一般要用2年或一直到疾病進展。
研究表明,免疫治療拖尾效應明顯:
- 堅持長期用藥(50%的患者用藥時間超過10.5個周期),每三位患者就有一位有希望活過5年。
- 堅持長期用藥后(50%的患者用藥時間超過10個周期),可顯著降低疾病進展風險52%。
05
用了進口的PD-1能否更換為國產的?
有的患者想問,自己一開始吃的K藥,國內的PD-1上市后價格便宜很多,可不可以換成國產的呢?國內的專家認為:
不是所有PD-1/L1單抗都一樣。我們舉個例子,輝瑞跟默克雪萊諾的PD-L1單抗(Avelumab)在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AVELIN Lung 200)結果失敗了,這至少證明PD-1單抗和PD-L1單抗的臨床療效是不一樣的。另外,我們現在也知道在中國有一些PD-1單抗有獨特的毒性。所以,總體而言,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不同的PD-1單抗在臨床治療上必定會有相同的臨床結局,也沒有證據證明它們之間是可以替換使用的。如果想更換可以咨詢國內或國際上權威的專家。
06
PD-1耐藥后怎么辦?
對PD-1抑制劑有效的患者,一般來說,療效較持久;但是,大概有30%左右的患者,會出現疾病的耐藥。
1.PD-1耐藥后繼續使用PD-1藥物;
2.PD-1無效后更換另一種PD-1抗體;
3.PD-1無效后更換使用CTLA-4抗體或者雙免聯合;
4.PD-1無效,可嘗試免疫聯合化療/放療;
5.PD-1單抗無效后更換為PD-L1單抗;
6.PD-1聯合TILs等細胞免疫療法;
7.接受二代PD-1治療;原文鏈接:百花齊放!中美新一代PD-1/L1研發進展一覽
此外,針對新靶點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DO、LAG-3、TIM-3等靶點,是目前研究最多的。目前新藥仍處于在研階段,期待早日上市,造福更多免疫耐藥的患者。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