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中醫,一般都是要找一個老中醫的。
為什么?
因為一般認為,中醫是一個經驗醫學,而大夫的年齡是一個最重要的標志。
一般來說,老中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臨床效果可靠。
但當下的社會,這種看法還靠譜嗎?
先來看一下,一般中醫學習的方法。
中醫擅長治療外感寒熱疾病,護佑著中華民族的健康。
看一下中醫對傳統經典的學習,其中《傷寒論》、《溫病條辨》、《瘟疫論》的學習的重視程度,就可得知。因此還有派別之分。
而當下,疾病譜發生了變化,尤其是內科疾病。傳統外感病,在藥店OTC就可以解決個七七八八。
當下以心腦血管疾病、腫瘤、老年病高發。
而這些疾病過去發病率較低,而現在是常見病多發病。這與社會的發展關系密切。
尤其是腫瘤疾病。
那么中醫治療這些疾病的經驗還有用嗎?
民間常常說治療某種疾病用一個什么方子。
比如用安宮牛黃丸預防腦血栓,西黃丸治療腫瘤等等。
可以說有一定的效果,但沒有那么的神奇。
最近幾年看的胃癌術后的患者比較多。多數在外面吃過一些中醫的藥物,當然不乏老中醫,方子一般按照中醫傳統的辨證,但效果一般。
而這一類疾病是西醫所說殘胃炎的狀態。是手術后的一種狀況,也是一個新問題。
個人經驗是要在傳統辨證的基礎上需要調整藥物,才能收到較好的臨床療效。
基礎方還是常用的四君子湯、半夏瀉心湯、小柴胡湯等,根據殘胃炎不同的表現,可以加清熱解毒、活血化淤、化濕、理氣健脾、抑酸護胃等藥物。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中醫固然是有很多的治病經驗,但也要結合實際情況做靈活的變通。也就是說辨證論治,這才是中醫的經驗和精髓。
墨守經驗只能是刻舟求劍!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