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數據顯示,結直腸癌已經成為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惡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雖然隨著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提升,患者預后得到改善,生活質量獲得提高。但由于在我國多數結直腸癌患者在診斷時已屬中晚期,治療難度更大。
2021年,為構建消化道腫瘤領域中青年醫師交流和分享的平臺,促進疾病診療相關經驗分享交流,培養科學診療思維,提高晚期結直腸癌患者全程管理水平,助力領域發展,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結直腸癌專委會與和黃醫藥攜手舉辦“優YOUNG好醫聲-晚期結直腸癌全程管理大師賽”。
比賽信息發布以來,反響熱烈,共有200多家醫院派出選手參加比賽,經過全國41場海選賽、15場區域賽,已有三十余位優秀青年醫師晉級大區賽。目前全國7場大區賽正如火如荼的開展,勝出的選手最終將參加全國總決賽的角逐。
晚期結直腸癌全程管理
大師賽精彩呈現
本次“魯豫鄂”大區賽可謂大咖云集,上半場會議邀請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周福祥教授、煙臺硫磺頂醫院孫萍教授作為大會主席開場致辭。隨后,會議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戴靜教授、淄博市中心醫院瞿怡教授、鄭州人民醫院單國用教授的主持下進行,民權縣人民醫院陳學藝教授、日照市人民醫院高曰文教授、滑縣人民醫院侯鐵軍教授、孝感市中心醫院李向榮教授、煙臺硫磺頂醫院劉愛娜教授、鄒城市人民醫院劉素娟教授、廣饒縣人民醫院馬海明教授、濱州市人民醫院楊煥蓮教授、威海市立醫院張明娟教授、濟南市中心醫院張楠教授擔任評審團嘉賓為參賽選手打分。孫萍授簡單介紹比賽規則后,比賽正式開始。
(提示注意:以下病例僅系相關參賽醫生在比賽過程中的病例介紹,供醫生讀者科學交流和參考。個體病例通常具有差異性,具體治療方案及用藥應當結合個體情況作出,并嚴格遵循醫囑。)
病例一:晚期腸癌病例分享
該病例由河南省腫瘤醫院提供。
導師:呂慧芳教授,演講嘉賓:王建正醫生。
河南省腫瘤醫院王建正醫生
該病例是一名結腸癌并全身多發轉移的患者,患者因不全腸梗阻癥狀入院,CT檢查提示肝內多發占位。當地醫院腸鏡檢查提示升結腸占位。病例提示結腸腺癌。后行手術治療,術后病理提示:右半截腸中分化管狀腺癌(IV期),癌組織侵及黏膜下層。
術后給予西妥昔單抗+mFOLFOX6方案化療5個周期,復查肝內轉移病灶未見增大。于肝膽外科行肝轉移瘤切除+肝轉移瘤射頻消融術。術后繼續術前治療方案治療3個周期,復查提示肝臟轉移病灶控制良好。后改用西妥昔單抗+卡培他濱方案化療1個周期后,患者因不良反應停藥,調整為卡培他濱單藥維持治療。
4個月后復查提示肝內新發單的轉移病灶,安排行轉移病灶射頻消融后繼續口服卡培他濱治療。2個月后復查提示肺內多發轉移病灶,立即安排貝伐珠單抗+卡培他濱治療6個周期。治療完成后復查提示肝內轉移病灶進展,后再行貝伐珠單抗+FOLFIRI治療3個周期,治療后復查提示肝內及雙肺轉移病灶較前進展,2020年8月再行肝內轉移灶射頻治療。
2020年9月15日開始口服呋喹替尼單藥治療,治療過程中復查CT提示肝內及肺內轉移病灶控制穩定,未見增大。口服用藥后無進展生存期(PFS)達9個月。后出現肝臟轉移病灶進展,2021年6月開始繼續口服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截至目前患者一般情況良好。提示結腸腺癌多發轉移患者一二線治療失敗后,口服呋喹替尼,患者或可獲一定的腫瘤控制效果。
病例二:晚期直腸癌病例分享
該病例由平邑縣人民醫院提供。
導師:謝加永教授,演講嘉賓:吳敏醫生。
平邑縣人民醫院吳敏醫生
該病例是一名直腸腺癌術后復發的患者,患者2017年因便血入院檢查,腸鏡檢查見直腸占位,手術治療,術后病理:直腸中分化腺癌,腫瘤侵及外膜,腸系膜淋巴結6/18轉移。腫瘤分期:pT3N2M0 IIIB期,患者術后拒絕化療,安排行局部放射治療50Gy/25次。每半年復查病情穩定,術后2年9個月,患者因下腹疼痛入院,內鏡檢查提示腫瘤復發。
患者拒絕放療,按XELOX方案化療。1月后患者出現腸梗阻,再次行直腸復發腫瘤姑息切除術。術后患者再次拒絕放療,行貝伐珠單抗+FOLFOX方案聯合治療3個周期,治療后復查提示腫瘤再度進展。患者拒絕治療,治療中斷4月后再次就診,復查提示復發病灶較前增大,多發淋巴結轉移,腫瘤標記物明顯增高。
2020年12月18日起口服呋喹替尼+FOLFIRI方案化療,2個周期后,患者拒絕化療,單純口服呋喹替尼治療。治療期間復查提示吻合口復發病灶較前明顯縮小,腫大淋巴結較前明顯縮小,腫瘤標志物降低。至今繼續口服呋喹替尼治療,提示患者在接受呋喹替尼治療后,或可獲得一定時間的病情控制,且不良反應相對可控。
病例三:結腸癌肝轉移綜合治療病例分享
該病例由湖北省腫瘤醫院提供。
導師:徐慧婷教授,演講嘉賓:陳潤芝醫生。
湖北省腫瘤醫院陳潤芝醫生
該病例是一名結腸腺癌并全身多發轉移的患者,術后病理提示:橫結腸中分化腺癌,腫瘤侵及腸壁全層至漿膜外纖維脂肪組織。腸周淋巴結1/12枚見癌轉移,術后分期:pT4aN1aM0 IIIB期。術后予FOLFOX方案化療12個周期,完成治療15月后復查提示肝內多發轉移性病灶。完善基因檢測,行貝伐珠單抗+FOLFIRI方案化療4個周期,療效評估疾病穩定(SD)。
2019年3月起口服呋喹替尼治療9個月,療效評價是SD,腫瘤控制基本穩定。而后繼續口服呋喹替尼單藥治療,半年間斷復查,肝包膜下轉移病灶控制穩定,療效評價SD。2020年9月復查提示手術切口處組織增厚,考慮轉移。穿刺病理檢查后,安排局部腹部放療30Gy/23次。
同時繼續口服呋喹替尼,肝包膜下及切口處轉移病灶控制尚可。提示在一二線治療失敗的難治性轉移性結腸癌患者中,呋喹替尼或能表現出一定的腫瘤控制效果,患者耐受總體良好。
上半場比賽結束后,周福祥教授、孫萍教授對比賽進行了精彩的點評。下半場會議邀請河南省腫瘤醫院陳小兵教授、山東省立醫院王彩霞教授作為大會主席并致辭。隨后,會議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明教授、煙臺硫磺頂醫院耿冬梅教授、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王洪建教授、安陽市腫瘤醫院吳濤教授主持下進行。
襄陽市中心醫院龔偉教授、鶴壁市人民醫院常云峰教授、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武陽教授、黃石愛康醫院朱琳燕教授、新鄉市中心醫院段仁慧教授、信陽市中心醫院韓小兵教授、山東省腫瘤醫院邱蕾教授、湖北省腫瘤醫院楊柳教授、煙臺市中醫院于春鳳教授、山東省立醫院黃廣惠教授、日照市人民醫院劉山教授、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高曉會教授擔任評審團嘉賓為參賽選手打分。
下半場比賽大會主席致辭
病例四:呋喹聯合免疫治療MSS型mCRC患者病例分享
該病例由濰坊市人民醫院提供。
導師:任海鵬教授,演講嘉賓:肖海鳳醫生。
濰坊市人民醫院肖海鳳醫生
該病例是一名晚期結腸癌多發轉移的患者,患者入院后完善檢查提示升結腸占位,腸周淋巴結及肝臟多發轉移。術前安排行mFOLFOX6+貝伐珠單抗方案治療6個周期。后因擬手術治療,單用mFOLFOX6方案化療1個周期,復查提示腫瘤病灶及轉移病灶均進展,出現不完全腸梗阻。
隨后行原發結腸病灶姑息性切除手術。術后病理:結腸中分化腺癌,癌組織侵及腸壁全層,可見脈管內癌栓。術后分期:ypT3N0M1a IVA期。術后接受伊立替康+雷替曲塞+貝伐珠單抗治療2個周期,腫瘤轉移病灶較前明顯進展,療效評估疾病進展(PD)。
2019年7月20日開始口服呋喹替尼聯合信迪利單抗治療,并行2次肝臟轉移瘤射頻消融。口服呋喹替尼聯合免疫治療期間,20個月腫瘤持續縮小,療效評估部分緩解(PR),PFS達20個月。提示呋喹替尼對伴多發轉移的結腸癌患者或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病例五:BRAF V600E突變晚期右半結腸癌病例分享
該病例由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提供。
導師:安玉姬教授,演講嘉賓:梁雪峰醫生。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梁雪峰醫生
該病例是一名BRAF V600E突變的晚期結腸癌并多發轉移的患者,患者因腹痛腹脹急性腸梗阻入院,腸鏡見結腸肝曲惡性腫瘤,行右半結腸切除術解除腸梗阻。手術病理提示:低分化腺癌,癌組織侵及漿膜,可見脈管內癌栓。
術后分期:pT4bN2M0 IIIC期,術后行FOLFOX方案聯合貝伐珠單抗輔助治療12個周期,后給予卡培他濱聯合貝伐珠單抗治療1周期,調整為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復查療效評價PD。胃鏡檢查提示十二指腸潰瘍型腫物,考慮轉移。隨后以FOLFIRI方案二線治療6個周期,療效評價PD。
于2019年12月25日開始口服呋喹替尼三線治療,隨后復查提示提示腫瘤明顯縮小,控制情況良好,PFS超過8個月。提示在晚期結腸癌多發轉移的患者三線治療中,呋喹替尼或有一定的腫瘤控制效果,同時患者對不良反應耐受性總體良好。
病例六:晚期腸癌三線治療病例分享
該病例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提供。
導師:宋麗杰教授,演講嘉賓:李向柯醫生。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李向柯醫生
該病例是一名晚期直腸癌并肺和胸膜轉移的患者,患者前期在外院治療,曾于2014年6月因直腸中段占位行手術治療。手術病理提示:直腸中分化腺癌,癌組織穿透腸壁并侵犯膀胱,腸周淋巴結轉移1/5。術后于當地醫院行mFOLFOX6方案化療8周期,后定期復查病情穩定。
2016年10月復查CT提示右肺占位,考慮轉移,于當地醫院行直腸癌肺轉移灶切除術,術后未進一步治療。定期復查病情穩定。2018年5月復查CT提示左肺多發轉移病灶,給予“伊立替康+卡培他濱”化療6周期,后繼續口服卡培他濱維持治療。2019年8月復查CT提示腫瘤進展。
至我院,完善檢查明確診斷,KRAS突變/ BRAF野生型/MSS直腸癌,分期為pT3N1M1 IV期(肺和胸膜)。第一次腫瘤MDT會診:1、考慮患者轉移灶位于雙肺,且胸膜轉移,難以R0切除,可嘗試行轉化治療,盡可能實現NED ;2、既往化療出現IV度骨髓抑制,患者耐受較差,暫行“貝伐珠單抗+mFOLFOX6”方案化療,期間密切觀察骨髓抑制等及時治療,根據患者耐受,調整治療方案。
4周期后復查CT提示雙肺和胸膜轉移灶較前縮小。第二次MDT會診后,患者拒絕手術和SBRT,行肺轉移灶射頻消融治療,后未及時返院治療。復查CT提示肺部轉移病灶部分較前進展,并出現新發病灶。2020年3月開始口服呋喹替尼聯合免疫治療至今,規律復查病情穩定,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目前患者OS超過7年,三線治療PFS已超過15個月。精細化全程管理,個體化規范治療是該例患者獲得長生存的關鍵,同時也提示呋喹替尼聯合免疫治療在晚期直腸癌多發轉移的患者三線治療中的生存獲益,值得進一步探索。
病例七:晚期結直腸癌病例分享
該病例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提供。
導師:劉紅利教授,演講嘉賓:金敏醫生。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金敏醫生
該病例是一名晚期結腸癌并多發轉移的患者,患者于2016年因結腸肝曲占位,行右半結腸癌根治術。術后病理檢查提示:結腸高-中分化腺癌,癌組織侵及腸壁全層達漿膜,伴腸系膜淋巴結2/12轉移。術后分期:pT4aN1bM0 IIIB期,術后行FOLFOX4方案輔助化療12個周期,期間4、8、12周期后影像學復查,腫瘤控制穩定,腫瘤標記物正常。
2年后門診CT復查提示左側子宮附件占位,考慮腫瘤轉移。隨后外科行全子宮及雙側附件切除術,術后腹膜活檢顯示轉移性腺癌,術后CT再發現盆腔內轉移病灶。安排行XELOX方案化療2個周期后調整為CPT-11化療4個周期。后行替吉奧口服單藥化療4個周期,復查提示病灶緩慢增大。
經過MDT討論后,患者再行安維汀+CPT-11+雷替曲塞6周期治療,影像學復查療效評價PD。2019年11月開始,患者口服呋喹替尼治療10個療程,PFS達11個月,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可耐受,盆腔轉移病灶持續縮小后緩慢增大。提示在晚期結腸癌多發轉移的患者三線治療中,呋喹替尼或有一定的腫瘤控制效果,同時患者對不良反應耐受性總體良好。
比賽結束后,大會主席孫萍教授公布本次比賽獲獎名單:
金敏醫生獲得“魯豫鄂”大區賽一等獎,同時他也將代表魯豫鄂入圍即將舉行的總決賽,我們期待選手在未來比賽中的精彩表現;
李向柯醫生、王建正醫生、陳潤芝醫生分別獲得“魯豫鄂”大區賽二等獎;
肖海鳳醫生、吳敏醫生、梁雪峰醫生分別獲得“魯豫鄂”大區賽三等獎。
比賽結束大會主席總結
大會最后,本次大會主席孫萍教授代表與會專家向金敏醫生表示祝賀。并希望通過這次比賽,促進結直腸癌診療相關經驗分享與交流,提高我國晚期結直腸癌規范化診療水平,為我國結直腸癌診療水平提升做出更多貢獻。
P-AYT-21N131-Valid Until 2023 Sep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