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1年9月25-26日,由廣東省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與中國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兒童腫瘤科承辦的第十六屆兒童腫瘤學術研討會在廣州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眾多腫瘤領域專家學者匯聚一堂,討論兒童腫瘤的治療與發展。會議期間,醫脈通特邀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兒童腫瘤科蔡瑞卿護長分享輸液港在兒童腫瘤治療中的應用。
專家簡介
蔡瑞卿護長
副主任護師
從事腫瘤患者化療臨床護理工作20年
廣州市抗癌協會腫瘤護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全國小兒腫瘤專科護士培訓師
廣東省抗癌協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護理學組組長
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小兒腫瘤專業委員會護理學組委員
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參與《兒童淋巴瘤診斷與治療》和《腫瘤科護理細節問答全書》的章節書寫
醫脈通:能否請您介紹下臨床上常用的中心血管通路裝置有哪些?以及輸液港較其他裝置的優勢有哪些?
蔡瑞卿護長:
臨床上,兒童腫瘤常見的中心血管通路裝置有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和靜脈輸液港。從經濟學和臨床使用的角度來看,靜脈輸液港較PICC有以下優勢:腫瘤患兒的治療周期比較長,一般不低于半年,相比較PICC,輸液港維護時間為4周。
因此,患兒和家屬的依從性更好。從安全性方面來看,有研究表明PICC臨床常見的一些并發癥(感染、堵管和血栓)的發生率高于輸液港,其中感染的發生率為輸液港的4倍左右,堵管的發生率為3倍左右,血栓的發生率為2倍左右。從輸液的舒適度來看,靜脈輸液港是完全埋植在皮下(無外露導管),因此,保障患兒的私密性且舒適度更佳。
醫脈通:能否請您談一談輸液港在兒童腫瘤治療中的應用現狀?以及輸液港主要適用的人群有哪些?
蔡瑞卿護長:
從2013年開始大力推廣輸液港在兒童腫瘤治療中的應用,兒童腫瘤患者和家屬逐漸通過各種科普推廣渠道了解和熟悉了輸液港的優勢(如輸液港使用較便利、不影響日常生活、并發癥更少、患兒舒適度較高),對輸液港的接受度較高、依從性更好。
其中,使用輸液港的腫瘤患兒從確診腫瘤到長期補液到治療結束,只需要一針,從而保護患兒的血管。除了對輸液港材質過敏、麻醉不耐受、皮下脂肪較薄(無法將輸液港皮下植入)或者輸液港植入時出現敗血癥/貧血癥等的患者不適用輸液港以外,大多數確診腫瘤的兒童和需長期靜脈輸注藥物的患兒都可以使用輸液港。
醫脈通:在臨床實踐中,您覺得兒童輸液港主要存在哪些常見問題?以及未來應如何突破這些難題?
蔡瑞卿護長:
雖然兒童輸液港的優勢眾多,但其在很多醫院的推廣還存在一定的難度。首先,較多兒童患者無法像成人一樣在局麻的情況下完成輸液港的植入,從而需要全麻。全麻需要專業的兒童麻醉師和輸液港植入醫生配合完成。然而,有些醫院還沒有開展全麻下的輸液港植入術。
第二,在植入輸液港后,可通過輸液港完成兒童腫瘤患者所有的治療,包括骨髓抑制期的消炎或者輸血等治療,但由于農村或者縣城偏遠地區的醫院不具備開展輸液港的條件或缺乏專業維護輸液港的護士,植入輸液港的兒童患者在回到居住地后無法繼續使用輸液港,因此,這類患者通常就不會選擇輸液港。
基于以上難點,首先,我中心通過線上會議、視頻遠程指導和線下短期進修班的形式對對口幫扶醫院的醫生和護士進行輸液港植入和維護的培訓。其次,我中心也開展了手臂港的植入,護士可獨立完成手臂港的植入。
此外,我中心通過公眾號和不同平臺推廣輸液港相關的科普知識,有助于提高患兒家屬對輸液港的接受程度。期待未來輸液港的普及度更廣且逐步解決臨床中面臨的難點。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