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化名),64歲,是一名左乳腺癌患者,根治術后病理是浸潤性癌,免疫組化為ER(+++),PR(++),為了最大程度清除癌細胞,術后又做了6個周期的化療。化療后,因為身體有諸多不適,很難受。患者本身也想通過中藥讓身體更快地復原,因此找到著名中醫腫瘤臨床專家李忠教授尋求中醫治療。
她說:當初為了清除體內癌細胞,我接受了化療,但是現在實在受不了了,為了活下去,我放棄化療,決定試試中藥。
我們以時間為界限,說一說周女士經李忠教授中醫治療的五個階段中,身體情況都有哪些變化。
5月7日,化療后第一次找中醫治療
第一次來門診看病,周女士渾身大汗,看上去很累。自述左脅肋部疼痛,手腳發麻,特別愛出汗,尤其稍微一動出汗出得更多。口苦,嘴里沒味,吃什么也不香,食欲很差,睡眠也很一般。另外,李忠教授還注意到周女士在敘述身體不適時,一直在咳嗽,問到平日癥狀,家屬表示除了咳嗽還會咳黃痰。
經李忠教授診治后,周女士舌淡暗,苔黃膩,脈沉滑,辯證為肝郁氣滯,痰熱互結,應疏肝理氣,清熱化痰。同時,李忠教授表示,氣機郁滯,乳絡壅阻是乳腺癌的直接發病原因或者誘發因素。因此臨床治療乳腺癌時,無論虛實,也無論攻補,都不可忽略“氣郁“這個關鍵病機。
6月5日放療期,第2次面診
經過一個月的中藥治療,周女士第二次面診時稍顯輕松,并表示疲乏好轉,易出汗的癥狀也明顯減輕,但由于周女士于6月初開始放療,又出現了左上肢浮腫、皮疹等放療副反應。食欲好轉,但睡眠質量差。舌淡暗邊有瘀斑、苔白,脈沉細。
患側上肢腫脹是乳腺癌術后很常見的并發癥,發生率高達63.3%,其病機關鍵在于絡脈瘀阻、氣血不通。因為周女士現處于放療中,所以,此階段治療的重點在于一方面改善患者“瘀滯”狀態,另一方面在于放療的增效減毒。
治療上仍貫穿著“氣”,重在疏肝理氣,安神解郁,同時配合化瘀消腫的藥物。中醫認為放療導致的副作用為“熱毒”所致,所以,給周女士開的方子中也配合了涼血活血的中藥。
6月19日,第3次面診,仍在放療
半個月后的第三次面診,周女士表示,這段時間睡眠情況有改善,但仍然疲乏,易出汗,尤其是晚上,出汗更多。左上肢浮腫的癥狀沒有較明顯的改善,由于此時仍在放療期,周女士還出現了潮熱等放療副反應。舌紅,苔少,脈沉細。這個階段,李忠教授辯證為陰虛內熱。
陰傷內熱是放療的常見副反應之一。除了腫瘤本身導致陰血虧虛,放療損傷機體整體功能,致使氣血生化不足,并且射線灼傷陰血,這些均可導致陰血虧虛。肝藏血,血能養肝,肝體柔和,疏泄才能正常。因此,治療放療相關陰傷內熱,常從肝入手,滋養肝陰。
7月24日,第4次面診,完成放療
第四次面診是一個月后。由于放療療程剛做完,周女士來診時身體狀態及精神狀態都比較差,疲乏、易出汗,口腔布滿潰瘍,且疼痛感很明顯。頭痛,咳嗽,咳少量白痰,左上肢浮腫減輕,食欲一般,睡眠好轉,大便困難。舌淡暗,舌體胖大,邊有齒痕及瘀斑,苔水滑,脈沉細。
為什么經過一段時間的中藥治療,感覺周女士的癥狀不減反增?這是因為周女士術后,放、化療后,致使陽氣虧虛,陽虛易感外邪,因此導致頭痛,咳嗽。陽虛精虧,腸失溫煦,傳導不行,導致大便不通。陽氣虧虛,虛熱上炎,從而出現口腔潰瘍。
9月11日,第5次面診,康復期
經過一個半月的治療,周女士臨床癥狀明顯好轉,人變得有精神,不再像初診時郁郁寡歡的模樣,乏力減輕,口腔潰瘍基本愈合,但由于放療副作用,周女士仍舊易出汗,頭痛,咽痛,口干,咳嗽咳痰,容易受驚嚇,夜夢多,食欲有減輕,容易受到驚嚇,大便秘結。舌淡暗,邊有瘀斑,苔薄黃,脈沉。
經過一系列的前期治療,周女士目前屬于康復期治療,乳腺癌患者的此階段,往往表現為心脾虧虛、正氣不足,易感外邪。所以,針對周女士的臨床表現,重點益氣固表,調心安神,解表止咳、潤腸通便。
現在,這個患者仍然繼續服用中藥并配合內分泌治療,病情穩定,無任何復發轉移跡象。身體漸漸好轉,心情也一日日開朗,她還表示,再吃一段時間的中藥,一家人要出去旅旅游,也嘗試嘗試年輕人的新鮮玩意兒,正如她說的:“誰不想健健康康的過一輩子呢!”。
相關推介——
治癌癥先找中醫還是西醫?大家聽我這個乳腺癌患者說句掏心窩子話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