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說起萬能的模仿者,大家肯定首先想到梅毒。縱觀皮科疾病幾千種,原發加上繼發的皮損僅幾十種,而就有一些疾病狡黠詭異,沒有特異性皮損,讓臨床醫師抓耳撓腮,捉摸不透。今天跟大家分享一組皮膚轉移癌病例,看看你有沒有火眼金睛,一眼識破。
病例1
圖1. 胸部及頭部粉紅色結節(源自參考文獻)
診斷:甲狀腺髓樣癌皮膚轉移
特點:甲狀腺癌皮膚轉移罕見,分型中最常見的是乳頭狀癌,其次是濾泡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出現皮膚轉移后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9個月。
與其他皮膚轉移癌不同,甲狀腺來源的腫瘤可伴有瘙癢,多為結節性皮損,生長緩慢,多位于頭皮及面頸部。結節很少破潰形成潰瘍。
病例2
圖2. 腹部手術瘢痕部位浸潤性紅斑、斑塊(源自參考文獻)
診斷:膽管癌皮膚轉移
特點:浸潤性紅斑、斑塊、結節,多位于腹部、手術切口附近。
病例3
圖3. 胸部無痛性灰綠色結節(源自參考文獻)
診斷:綠色瘤
特點:綠色瘤表現為灰綠色的結節,無癥狀。來源于髓外白血病,發生于皮膚時,由于彌漫的MPO表達導致其有類似綠色的外觀,因此也被稱為綠色瘤。
多見于有急性髓系白血病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病史的患者或慢性髓系白血病的加速期。
病例4
圖4. 鼻尖部結節,中央結痂(源自參考文獻)
診斷:肺癌皮膚轉移
特點:肺癌患者約有2.5%出現皮膚轉移,但皮膚轉移癌的男性患者中,有12%來源于肺。若出現皮膚轉移,平均生存期為3-5個月。
肺癌皮膚轉移表現為無痛性外生性或皮下結節/腫塊,多呈肉色,紫紅色,可伴有毛細血管擴張。可出血伴潰瘍形成。最常累及胸壁、腹部以及肺癌手術切口部位,偶見于四肢、頭部等肢端區域。
血管狀的紅色結節在肺癌轉移中更為典型,而在其他類型的皮膚轉移癌中則較少見。結節性病變可模擬脂肪瘤、表皮囊腫、角化棘皮瘤、皮膚纖維瘤、化膿性肉芽腫或血管瘤。
病例5
前方高能預警!!!
圖5. 右側大腿彌漫黑色丘疹、結節,底部有黑色斑片(源自參考文獻)
診斷:惡性黑色素瘤
特點:惡性黑色素瘤皮膚轉移是指遠隔于原發部位的皮損。有18%的皮膚外惡性黑色素瘤后45%的原發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可出現皮膚轉移病灶。從診斷惡黑到出現遠處皮膚轉移的平均時間約為1.3年-2.9年。遠處轉移提示預后差。
顏色不均的丘疹、結節,可單發,可群集。常出現在原發部位的同一解剖區域。最常見的部位是四肢和頭皮。女性多見于四肢,男性則多見于軀干。
黑色素瘤皮膚轉移可模仿其他腫瘤,如血管瘤、皮膚纖維瘤、黑素細胞痣和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
病例6
圖6. 左側乳房及胸背部多個粉色結節,部分破潰、結痂(源自參考文獻)
診斷:乳腺癌皮膚轉移
特點:在所有皮膚轉移癌中,乳腺來源的比例最高,約有23.9%的乳腺癌患者有皮膚受累。
乳腺癌皮膚轉移表現為無癥狀質硬結節,皮色、粉色或棕色,可繼發潰瘍、感染。最常見于胸壁及腹部,其他部位也可累及。
其他類型乳腺癌皮膚轉移還包括丹毒樣浸潤、硬皮病樣改變、炎性乳癌、毛細血管擴張、腫瘤性脫發。
皮膚轉移癌最常見的表現為無痛性、質硬的結節,通常位于原發性惡性腫瘤、外科疤痕,需組織病理學檢查證實。
當出現表現怪異的皮疹時,特別是有腫瘤背景的患者,應盡早完善組織病理學檢查,及時識別皮膚轉移癌可以防止不必要的診斷或治療。
原發腫瘤出現皮膚轉移后,預后很差,約有半數患者將在確診后6個月內死亡。皮膚轉移癌的治療具有個體性,包括病灶切除、化療、免疫治療、放療和/或姑息治療。
參考文獻:
[1].Jaros Joanna, Hunt Samantha, Mose Eucabeth, et al. Cutaneous metastases: A great imitator. Clin Dermatol. 2020, 38: 216-222.
– End –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