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每位癌癥患者的病情都有很大的差異性,治療的效果也會有很大的區別。如果癌癥患者確診后,有下列三種情況之一,那么治療的有效性就會更明顯,生存期就更容易延長。
1.惡性程度低
癌細胞類型千差萬別,不同類型的癌癥惡性程度有高有低,同一類型癌癥的惡性程度,同樣也有高有低。如果是惡性程度低的癌癥,它分化和增殖的速度就比較慢,對周圍組織的傷害相對較小。在采取治療措施后,效果也相對比較好。
2.分期早
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于癌癥患者很關鍵。癌癥在臨床上有分期,分期越早的癌癥,由于疾病初始,實現臨床治愈的可能性就越高。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分期越晚的癌癥,治療難度大,臨床治愈的可能性也越低。所以如果能早期診斷并發現疾病,這對于患者來說是最大的幸運。
3.腫瘤對治療敏感
這一點同樣取決于癌癥的種類和癌細胞的類型。簡單來說,有些腫瘤對藥物或者放射性治療很敏感,采取治療措施后即能殺滅癌細胞。但同樣也有癌癥對治療不敏感,起不到非常好的療效。
那么,癌癥治療中哪些表現代表著疾病在好轉呢?首先,精神狀態改善。癌癥會對人體的精神狀態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是由于癌癥不斷發展之后,會影響到患者的多個功能,因此患者通常就無法保持自己的正常心理狀態。大部分的癌癥患者都會表現出抑郁,茶飯不思或者是焦慮的情況,而在治療效果明顯的時候,患者精神面貌也能夠同時發生改變,這就代表著癌癥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第二呢,是營養狀態改善。很多癌癥患者在發病之后,首先就會出現一些明顯的全身表現,比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是身體消瘦。這就代表著患者已經出現了營養缺失的問題,通常是由于癌細胞不斷增殖之后,與正常的細胞爭奪營養,由此就導致了營養不良,患者在進行治療之后,如果營養狀態得到改善,通常就代表著癌細胞的增殖已經得到抑制。
還有就是指標穩定。癌癥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是需要進行長期檢查的,這種定期檢查可以根據各項指標的改變來判斷患者的身體狀態,如果在長期檢查之后,患者的各項指標都較為穩定,尤其是化驗結果的指標穩定,就代表著癌癥被很好的抑制住。這也能夠作為判斷癌癥治愈的初步依據,如果能夠長期抑制癌細胞,通常就可以幫助患者規避大部分風險。
同時,還要看局部癌變組織功能。癌變組織的功能表現是能夠直接體現癌癥控制效果的。這是因為癌變部位在早期就已經會出現功能障礙問題,尤其是各個器官的癌變,所以在觀察各個組織的功能運作時就可以通過功能變化來判斷癌變的程度,治療的過程中也可以以此作為治療效果的依據。
如何有效治療癌癥,這個需要結合癌癥的類型、分期、基因檢測結果、病人的身體狀況和合并癥、經濟狀況等信息來綜合確定。大多數的癌癥需要多種手段的綜合治療。
但要知道的是,綜合治療并不是多種手段簡單地疊加,而是這些治療手段有機的綜合,不是機械的死板的組合在一起,不要以為手段越多就一定越好,更不能簡單地認為花費高,或用藥貴就越好,關鍵是合理搭配,既要循證,又要經驗。
中醫藥在癌癥綜合治療中的作用優勢,體現在控制腫瘤發展,配合手術、放化療等西醫治療手段提高接受治療的耐受性,減毒增效,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從而實現較好生存質量基礎上的”帶瘤”長期生存,以彌補現代醫學治療上的不足。
無論是對于處在圍手術期、放化療期、西醫規范化治療后期的患者,還是不適于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包括晚期腫瘤患者),抑或存在癌前病變的高危人群,中醫藥治療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中醫藥治療應及早介入,與多種治療手段恰當配合,并貫穿癌癥治療的全過程。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