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文獻
中文標題:初始不可切除的IIIB期非小細胞肺癌新輔助免疫化療后行微創根治性手術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英文標題:Radical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llowing immuno-chemotherapy in Initially-unresectable stage IIIB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中文概要
新輔助免疫治療在局部晚期NSCLC中的應用存在爭議。何建行教授團隊發表的這篇文中旨在報道一系列通過免疫+化療將初始不可切除期cIIIB NSCLC成功轉化為根治性微創手術的病例,尤其關注手術的結局和手術的生存益處。
此篇文章回顧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期間接受PD-1藥物加鉑基化療的51例初始期cIIIB NSCLC患者。收集入組患者的手術和病理學結果。
31例術后患者中,23例(74.2%)行肺葉切除術,1例(3.2%)行全肺切除術,5例(16.1%)行袖狀肺葉切除術,2例(6.5%)行雙葉切除術。中位手術時間為205分鐘(范圍100-520)。平均失血量185 ml (10 ~ 1100 ml), 15例出現致密粘連或纖維化。術后平均住院時間為6天(范圍:3-13天)。
沒有手術相關的死亡記錄,只有5例患者(16.1%)有術后并發癥(無3級并發癥)。10例(32.3%)患者出現主要病理學緩解(MPR),22/31例(71.0%)患者出現縱隔淋巴結分期下降。中位隨訪時間15.4個月,31例手術患者相比未手術患者(包括新輔助無反應或有反應的患者相比),中位DFS/PFS較長分別為27.5個月vs(4.7個月和16.7個月)。
在這項回顧性研究中,何建行教授團隊證實:在初期不能切除的IIIB期NSCLC中,化療聯合免疫治療后行根治性手術似乎是安全的,手術相關死亡率和發病率低,與未手術患者相比,手術患者有更長的DFS/PFS。
簡評
- 臨床分期為ⅢB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包括直接侵犯不可切除器官(T4)或合并縱隔/胸外淋巴結轉移(N2/N3),通常被認為不可切除。
新輔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s)可誘導更強的腫瘤特異性T細胞免疫應答,且在多個針對早期可切除NSCLC的臨床試驗中被證實有效。然而,初始不可切除ⅢB期NSCLC患者通過免疫聯合化療實現腫瘤降期并接受后續手術治療的報道案例仍較少,免疫聯合化療能否將初始不可切除的cⅢB期NSCLC轉化為可切除,以及后續若施行根治性手術能否進一步提高生存率目前尚欠缺證據。
- 2020年底,何建行教授牽頭的首個肺癌新輔助免疫治療國際專家共識中,首次提出“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可考慮嘗試免疫治療和/或化療誘導,降期后重新評估手術可能性”。
針對上述問題,團隊開展了首個ⅢB期NSCLC接受新輔助免疫聯合化療后行根治性手術的安全性及生存獲益的真實世界分析。
- 在這項回顧性研究中,何建行教授團隊證實:對于初始不能切除的ⅢB期NSCLC患者,化療聯合免疫治療降期后進行根治性手術是安全的,手術相關死亡率和手術相關不良反應率較低;且與未進行手術的患者相比,聯合根治性手術與較長的DFS/PFS相關。
此項研究提出了新輔助免疫治療聯合手術可以成為PACIFIC模式(同步放化療序貫免疫治療維持)以外的ⅢB期肺癌治療的新模式;而新輔助免疫治療后行根治性手術是否必要同樣是業內討論焦點,這項研究的結果支持進一步開展隨機對照試驗以證實手術切除的價值。
胸外科學科帶頭人
何建行 教授
? 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
? 呼吸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
? J Thorac Dis執行主編,Ann Tranl Med主編。
? 中國微創傷胸外科的奠基人和指南制定者之一,于2009年實現了胸腔鏡胸部腫瘤手術全范圍覆蓋;2011年開展自主呼吸麻醉下微創胸外科手術;在國內第一個提出并實現了無管胸外科手術,革命性地將部分胸外科手術進化為日間手術。
? 聚焦肺癌手術相關的臨床、基礎與轉化研究,主刀包括心肺聯合移植、肺移植、肺癌微創手術等各種胸外科手術超過10000例,在NEJM、Lancet、BMJ、Nat Med、JCO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發表SCI論文300余篇,總影響因子1500+;
? 主編英文專著8部、中文4部;
? 獲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專利等50項,其中國際發明專利3項;
?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全國創新爭先獎牌、省部級科技獎一等獎3項。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