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在人群中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病情多變且易反復。胃潰瘍和胃癌屬于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是由于它們在臨床表現上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且部分潰瘍可能會惡變為胃癌,很容易被混淆。
出現2個“信號”,警惕胃潰瘍出現癌變
胃癌發病是一個多步驟、多因素進行性的發展過程,病因比較復雜。臨床上,胃潰瘍患者反復發作,需要引起重視,有可能是胃黏膜反復受到破損刺激,發生了癌變。在“潰瘍家族”中,胃潰瘍離胃癌最近,大概有2%-5%的癌變率。
1、癥狀變得毫無規律
一般來說,大約90%的胃潰瘍患者會出現上腹部疼痛,表現為餐后半小時疼痛,食用抑酸藥后會逐漸緩解,此類不適癥狀呈周期性發作。而胃癌早期癥狀不明顯,隨著病情進展,可能會出現類似胃炎或者胃潰瘍的表現,但是往往疼痛規律不明顯,表現為腹痛持續性加重,這種情況要警惕,有可能是為胃癌變的信號。
2、藥物治療效果不佳
胃潰瘍患者出現腹脹、腹痛癥狀之后,及時服用抑酸以及保胃的藥物,癥狀大多能夠緩解。但是如果長期反復發作,且藥物治療沒有明顯效果,則需要懷疑是胃癌的可能。因為胃癌引起的不適癥狀,不能因為服用藥物立刻得到緩解,而且癥狀會越來越嚴重。
這幾種“胃病”可能會惡變成胃癌
臨床上,除了胃潰瘍,這幾種“胃病”也有可能會發展為胃癌。具體包括:
1、慢性萎縮性胃炎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比較常見的胃病,患者常出現飽脹、上腹部疼痛等癥狀。臨床上,慢性萎縮性胃炎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屬于胃癌的高危因素。如果忽略了及時治療的重要性,容易在黏膜繼續受損,局部不典型增生以及腸化生的影響下發展為胃癌。
2、胃息肉
胃息肉是胃黏膜上皮細胞向胃體內突出的乳頭狀組織,是一種良性的隆起性病變。胃息肉分為腫瘤性息肉和非腫瘤性息肉,非腫瘤性息肉一般不會發生癌變。腺瘤性息肉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其中,管狀腺瘤癌變率約10%、絨毛狀又稱乳頭狀腺瘤癌變率高達50%-70%、混合型腺瘤居于兩種之間。
3、殘胃
殘胃是指胃做了部位切除手術,術后胃環境發生變化,比如膽汁的反流,會造成黏膜的損傷,長期反復刺激誘發癌變。殘胃患者發生胃癌的風險是健康人的2-12倍,殘胃作為胃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與胃癌的關系也一直受到重視。
4、胃黏膜異型增生
胃粘膜上皮異型增生是指胃粘膜上皮和腺體的一類偏離正常分化,形態和機能上呈異型性表現的增生性病變。異型增生可分為腺瘤性、隱窩性、再生性(反應性)、異型性囊性擴張型及球型增生等。按照程度分級,可分為輕、中、重度,一般認為,重度異型增生或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就是早期胃癌了。
上海中大腫瘤醫院專家提醒:胃潰瘍需要及時治療,服藥后病癥有緩解后,不能立即停藥,要保證足夠的療程。如果藥物不能緩解,則需要盡快去醫院檢查,明確診斷。
加硒教授微信:623296388,送食療電子書,任選一本